经开区扶贫工作者扶贫路上的“螺丝钉”
2017年11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济宁11月1日讯(记者 贾凌煜 通讯员 甄文英) 扶贫攻坚是当前各级各部门最大的民生工程,在济宁经开区同样有这么一群扶贫工作者,他们是脱贫攻坚工程中的“螺丝钉”,践行着“先富带后富”。
  在贫困户家,总能看见扶贫工作者的面庞。他们用心和贫困户建立亲情友情,详细为贫困户讲解政策知识,耐心掌握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他们是联系经开区与广大困难群众的中心枢纽,是结对帮扶政策的直接执行者,更是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的知情者。
  他们向上主动反馈贫困群众的诉求、期望以及生产生活变化,据实提出有效可行的扶贫意见,为政府制定接地气、近民意的扶贫政策提供现实依据,向下及时传递国家政策、扶贫决心,让困难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漫漫扶贫路上随处可见他们的脚印,朗朗百姓口中时常能听到他们的优秀事迹,他们在用青春带领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在用实际行动为困难群众树表率,他们在用自己强大的信念感染群众,增强脱贫自信。
  扶贫工作者是全面小康工程的肌体细胞,是贫困户生活中的“红细胞”,为贫困户再造致富之血,他们用娇小的身躯组成实干兴业的“行动巨人”,发挥磅礴的洪荒之力,扫除脱贫攻坚战中的一切阻碍,带领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