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十九大代表李强>>
传承“工匠”精神在本职岗位不断创新
2017年11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0月31日,回到工作岗位上的李强正在带领工人组装、调试生产线。 本报记者 马志勇 摄
     本报记者 李榕 路龙帅

  李强回来了!”10月25日,虽然已是晚间,家人和同事们还是早早来到车站,迎接从北京回来的李强。刚下车,大伙就围到他的身边,你一言,我一语,问他参会的感受。此时的李强,心情依然抑制不住的兴奋,迫不及待地向大伙讲述起会议精神和这些天的所见所感。
  43岁的李强是德州恒丰集团陵县恒丰纺织品有限公司细纱车间的副主任,在今年6月份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10月18日,李强带着劳动者的心声和人民群众的意愿,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行,行,好的,明天上午9点对吧?好。”10月31日,当记者见到李强时,他正在接听陵城区委组织部的电话。电话的内容大概是:11月1日,要参加部门组织的十九大精神宣传报告会。“这几天几乎一刻没停过。”赴京参会归来后,作为党代表的李强回到本单位,并没有让自己“喘口气、歇歇脚”,行程被排得满满当当。不仅在本单位与同事们交流分享参加十九大的见闻感悟、传达大会精神,还应邀到市、区各部门基层单位作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报告。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一份荣誉,更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可推卸的责任。
  “当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时,我非常激动,使劲地鼓掌。”李强说,他从一名农民工转型为产业工人,受党组织引导,到成长为一名合格党员,并当选为党的代表,他感到无比的自豪。作为一名普通的产业工人代表参加大会,在报告中听到这些相关本职工作的“亮点”时,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继续在本职岗位上带头锤炼和传承“劳模”、“工匠”精神。习总书记的报告,李强读了一遍又一遍,每一次研读都有新的收获。
  记者了解到,李强先后在三家纺织企业工作过,2009年德州恒丰集团在陵城区建厂,他应聘到细纱车间当了一名保全工。经过勤学苦练,他成为全公司公认的金牌“设备保姆”。在他的带领下,细纱车间3个保全队每年开展各类维修1000余台次,并且为设备突发故障提供及时维修,成为公司名副其实的设备保姆队。在他的团队里,每年都有“劳模”脱颖而出。而且还培养了两名预备党员。李强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这种模范带头精神继续传承下去。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作为纺织企业、实体产业的员工,李强对此感到十分兴奋。李强说,十九大报告把振兴实体经济放在重要位置,这给企业和员工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和信心。
  在公司里李强是个技术革新能手,为了给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服务,李强带领改纺队每月平均改纺600台次。8年来,由他创新、实施的笛管整形工具、笛管卡子改形、高效下肖撑片改形等310多项技改项目,他有3项技术成果获实用新型专利。而且公司还专门以他的名字命名设立了“李强劳模创新实验室”。从北京回来后,李强对今后的工艺创新和产品研发也有了更多的想法。他希望到其他公司及专业高校系统学习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融合更多的资源到自己的实验室。并将研发的成果在公司及整个行业进行推广,实现技术更新,资源共享,让创新更加高效,让更多设想成为现实。
  “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核心就是技术的竞争,企业的发展要不断的创新,精益制造。”李强说,就他自身工作而言,有很多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还需要克服困难,不断创新,努力实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