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杜村的扫帚该有个品牌了
2017年12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通过与村民交流,记者了解到,虽然成立了合作社,但村民对合作社的了解有限,各家的状态基本停留在“家庭作坊”阶段,即每家有独自的客户和渠道,抱团发展的意识并不强,没有真正发挥出合作社的作用。因此,对于中国第一扫帚村的发展,政府还应继续发挥指导作用,多开展培训,鼓励村民用长远眼光看问题。
  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问题是,年产600万把大扫帚的前杜村,至今没有一个品牌,没有一个注册商标,这显然不利于村里扫帚产业的长远发展。
本报记者 贾凌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