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体育局全运冠军公益行圆满结束
运动汇爱心,送去快乐与温暖
2017年12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唐园镇中心小学的同学们获得冠军们赠送的篮球。
     本报记者 刘瑞平

  12月4日,山东省体育局组织相关人员,赴“第一书记”帮扶地聊城临清市唐园镇,举办“全运冠军、退役运动员创业团队和健身教练国职培训基地公益行——走进唐园镇中心小学”活动,这是“全运冠军公益行”的第六站,至此,本次公益行活动圆满结束。
  聊城站的活动阵容强大,不仅有全运会冠军成员,还有来自我省的优秀退役运动员以及健身教练国职培训基地的代表,大家通过自己的行动,将爱心汇聚到一起,给这里的孩子们带来了温暖和快乐。
  上午10点,全运冠军、退役健儿、国职教练齐聚唐园镇中心小学,拉开了本次公益行活动的序幕。活动旨在弘扬和传播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推动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同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扶贫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扶贫同扶智相结合,进一步做好省体育局“第一书记”扶贫村帮扶工作。
  在唐园镇中心小学,大家将共同筹集到的1100多件羽绒服、50个篮球、1100多册笔记本、30套跆拳道服,总价值20余万元的爱心物品无偿捐赠给学校师生,为他们送去了温暖、健康和爱心。通过与孩子们欢乐互动,爱心大使们将科学运动、健康运动、快乐运动的理念传达给每一个孩子,同时将体育的精神传播出去,印刻在了每一个学子心中。五年级的王晓晴同学代表全校1000余名学生表达了他们的诚挚谢意,她说:“漂亮的棉衣带给我们温暖,崭新的体育器材带给我们快乐,我们会用好叔叔阿姨送给我们的体育器材,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加强锻炼,增强体魄。”
  作为本次活动的全运会冠军代表,小男排队员刘志浩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他说:“多年的运动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体育运动不只是简单的强身健体,而是对心灵和意志的磨炼,对坚韧、执着、团结、协作等精神的培养,更是不断超越自我和实现梦想的过程,这就是体育精神。”他呼吁大家携起手来,共同发扬“爱国、超越、拼搏、合作”的中华体育精神和“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为光荣与梦想拼搏奋斗、自强不息。据悉,“全运冠军公益行”活动此前已举办了5站,均收到了积极的社会反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此次活动,全运冠军携手退役健儿和国职教练,将省体育局开展的一系列公益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
  本次活动得到了我省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的鼎力支持。当前,我省全民健身事业和体育产业蓬勃发展,以健身教练等项目为代表的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规模不断增大、影响力与日俱增,累计培养了1.4万名职业类社会体育指导员,为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服务健康山东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也离不开我省退役运动员创业团队的支持和奉献。曾经征战在CBA赛场的山东男篮功勋队员成志明作为退役运动员创业代表表示,以前很少有机会参与这种公益活动,希望能通过此次活动,带动其他运动员也参与进来,让更多的人关注和支持公益事业,“作为一名体育人,我们虽然退役了,离开了曾经奋斗的赛场,但还是不忘初心,时刻关心体育发展,并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投身各项公益事业,奉献爱心,回报社会。本次公益活动,我们退役运动员创业团队积极响应省体育局号召,传递爱心火炬,在温暖他人的同时也照亮了我们自己。”
  省体育局副局长乔云萍带队参加了聊城站的活动,结束了在唐园镇中心小学的公益活动后,乔云萍还带领全运冠军到第一书记帮扶村,看望慰问了困难群众,为他们送去了生活物品,也送去了体育人的温暖。
  从10月27日开始,本次公益行历时一个多月,奔赴济南、泰安、滨州、聊城4个市,共进行了6站,几十位全运冠军积极参与,在活动中送训练器材、传体育精神、促全民健身,展示新时代的冠军形象。
  “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为了回报社会的支持和关爱,省体育局举办全运会冠军公益行活动,组织全运冠军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走进企业,开展公益活动。这是省体育局感恩社会、回报社会,探索提升体育精神、宣传和带动全民健身的重要尝试。”谈起举办全运会冠军公益行活动的初衷,乔云萍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