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文物保护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探索“文物保护+公共服务”新模式
2017年12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济宁市文物保护中心在潘家大楼正式揭牌成立。 本报记者 汪泷 摄
     本报济宁12月10日讯(记者 汪泷) 9日上午,济宁市文物保护中心在潘家大楼正式揭牌成立。该中心是整合济宁市李白纪念馆、济宁市浣笔泉管理所、济宁市汉任城王墓管理所、济宁市文物考古研究室组建而成。组建该中心后,将更加有利于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和提升。
  济宁市文物局局长丁海燕在仪式上介绍说,济宁市文物保护中心负责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工作,负责文物藏品的收藏保护展示,开展相关学术研究和开发利用工作,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和出土文献研究,文物修复工作,以及承担大运河济宁段保护工作。
  “文物保护中心的首次建立,是济宁市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成就。”丁海燕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组建保护中心统一了城区这几处重要的历史文物古迹管理模式,更加有利于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和提升。“未来,保护中心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管理优势,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从而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济宁故事。”
  当日,揭牌仪式后又在潘家大楼举行了“文心合一”孔孟故里行全国当代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的开幕式。数十幅来自全国各地中青年艺术家的优秀绘画、书法作品在潘家大楼内展出,在寒冷的冬日为广大市民献上了一份“暖心”的文化盛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