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选非遗传承人杨乃让:
高位截肢用假肢行走的“领舞人”
2017年12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聊城12月10日讯(记者 凌文秀 通讯员 王伟) 他是位普通的农民,十几年来,凭着不懈努力,成为地方性传统舞蹈的“领舞人”;他一条腿高位截肢,靠假肢行走,却走出了令人赞叹的非遗传承之路。他就是省级非遗项目柳林降狮舞代表性传承人杨乃让,也是本次聊城首届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之一。
  十年磨一剑,从2002年的自觉恢复到2012年的非遗认定,杨乃让从没有想过能为他人和社会带来什么,更没有得到过一分钱的回报,反而放弃了很多四世同堂的悠闲自在,和过得去的平淡日子,投入了对于自身经济而言不菲的财力物力和数不清的心血。当初,他只是认定了民间乡土里流传着故人的心愿,自己血液里涌动的是一份责任。
  降狮舞是在杨乃让家乡柳林南街流传了300余年的传统舞蹈,并没有留下丝 毫的文字资料,漫漫岁月的走访、请教、考证,他终于以自己独创的土办法,还原出了降狮舞的六大段鼓谱,放大张贴后让本村的年轻人慢慢学习训练,直到十几人的队伍能熟练的能打下全部锣鼓……
  购置锣鼓、道具、服装,付出的可能是可以计量的财力,尽管家庭经济拮据,加之杨乃让本人的诸多不便,但是困难是暂时的,也是慢慢可以熬过去的,家人能理解的;然而,不厌其烦的做乡亲父老的思想工作,说服大家一遍遍的学习、排练、展演,耽误年轻人外出打工养家的日程,做一些自己都“倒贴”精力物力和财力难以给家人“交待”的“闲事”,他真的很犯难……
  很多跟杨乃让接触到人都了解,他很多话题离不开传承,他是全身心的为这一件事而忘我的努力。所以很自然的就联想到同是冠县柳林的武训先生,可以说某种程度上杨乃让继承了武训的专注与痴心,不过武训先生是“义学症”,而他则是“传舞症”。
  杨乃让作为26位聊城首届十大非遗传承人候选人之一,欢迎您进入聊城市文广新局官方微信公众号“文化聊城在线(ID:wenhualc)”为他及您喜欢的非遗传承人投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