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名家姜桂成:
我永远是一个相声演员
2017年12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姜桂成,相声表演艺术家,15岁起从事相声表演专业,是我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文的弟子,现为济南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主要作品:相声《上学路上》获全国相声大赛创作奖,小品《习惯动作》获“晋冀鲁豫”曲艺大赛金奖,创作主演济南城市宣传片《泉城说唱》具有广泛影响,创作话剧《泉城人家》获第十四届文华奖编剧奖。著有《姜桂成小品集》《姜桂成曲艺集》。
     山东有一档很火爆的综艺节目叫《我是大明星》,其中有一位笑容可掬、诙谐幽默的评委叫姜桂成。12月15日,本报记者在济南艺术创作研究院见到姜桂成时,他正在与同事们商讨“曲山书海数字化工程”。作为济南艺术创作研究院的院长,姜桂成目前除了演出、创作、做评委,还承担着弘扬传承传统艺术的责任,“我最终还是会回到相声的舞台。”姜桂成告诉记者,“我永远是一个相声演员。”

  本报记者 倪自放

这孩子是说相声的料
  把自己定位为一个相声演员的姜桂成,15岁开始从事相声表演专业,姜桂成清楚地记得,自己进入相声行当是1979年3月8日,“我1977年13岁时进入济南市文工团曲艺杂技队当学员,先学了一年琴书,但我一直想学相声。为什么我对进入相声行当的日期记得那么清楚?因为那天是妇女节,团里的女同志都去看电影了,剩下的全是老爷们,因为我一直嚷嚷着要学相声,团里的老前辈们说,要不趁这个机会让这小子说一段。”姜桂成说,自己就对着袁佩楼、张存珠等相声前辈说了一段《报菜名》,这些前辈都说:“这孩子是说相声的料儿。”于是就向团里领导申请,将姜桂成调到了相声行当。
  另一位说姜桂成“是说相声料儿”的,是姜桂成终生难忘的启蒙老师和授业老师孙少林。能得到当时中国相声界最具实力的相声名家之一、山东相声界领军人物孙少林的启蒙,姜桂成说自己作为一个相声演员太幸运了。“那是真正的口传心授,哪有什么教材,老爷子真是一句一句地教。”
  除了学习具体的相声段子,姜桂成还跟着孙少林演出,休息时间,孙少林开聊曲艺界各种轶事以及表演技巧,15岁的姜桂成虽听得似懂非懂,但受益匪浅。“孙少林老师为了磨炼我,让我模仿曲艺界好多高手的表演,每当有业界朋友来,孙少林老师就说,姜桂成,给大家模仿一段杨立德说山东快书,模仿一段刘延广说评书,再模仿一段高英培。”姜桂成说,在模仿中,自己逐渐浸润到这门艺术当中去。
  学了一个月,终于要见观众当众表演了,姜桂成紧张得有点哆嗦,孙少林为了缓解姜桂成的紧张情绪,在后台给姜桂成捏肩砸背,还亲自为姜桂成量活儿(捧哏),那场在济南大观曲艺厅的演出非常成功,也奠定了姜桂成之后数十年的相声演员生涯。孙少林老师去世后,孙少林堂弟、相声名家孙少臣成为姜桂成的授业老师,后来姜桂成正式拜师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文,在相声的道路上逐步学习提高。
做个倾听者和创新者
  在相声舞台上,姜桂成表演诙谐幽默,但在台下,姜桂成说自己更愿意做一个倾听者,“孙少臣老师,还有我师父侯耀文,都是相声界那种特智慧、爱思考的演员,这对我影响很大,所以我看书很杂,注意观察,能演、能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1983年前后,姜桂成逐渐成为济南市曲艺团的骨干演员,“那几年,每年大概有十个月在演出。我们演出队如果一场演出时间是两个小时,我作为主要演员的节目要占一个小时以上。有一次在临清演出,我说了一个40分钟的大段相声,又返场说了七个小段,观众掌声雷动,我会的节目几乎都演完了,热情的观众还不让下台。”
  “早在1983年、1984年,我就和搭档在相声演出中用上了电吉他,搞起了说唱相声,生动活泼的形式,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创新的过程中,姜桂成开始涉足小品的演出和创作,“1996年,我创作并参与演出了小品《可口可乐》,这本来是一个18分钟的小品,我们现场不断发挥,加上观众的互动,这个作品演了40分钟,现场观众反应真的可以用山崩地裂来形容。”
  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里,姜桂成创作了相声、小品、山东快书、快板、山东琴书、河南坠子、单弦等近200段作品,其中影响广泛的是《泉城人家》和《泉城说唱》。2003年,姜桂成完成方言话剧《泉城人家》第一稿,并在山东艺术节上获得编剧一等奖。为进一步将《泉城人家》打造成精品,剧组邀请著名编剧王宏参与修改,与姜桂成合作完成这部至今仍在演出的“山东省优秀保留剧目”。
  而另一个堪称济南名片的济南城市宣传片《泉城说唱》,姜桂成说是“梦中来的灵感”,“这个作品之前好多作者都没拿出令人满意的文稿,我想必须有所创新。经过长时间的采访储备资料,我把自己关在一间写字间里用三天时间写《泉城说唱》。这期间,我晚上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突然冒出了一些灵感,最后用很短时间完成写作。”
为“曲山书海”立传
  2004年,姜桂成从济南市曲艺团调至济南艺术创作研究院,这意味着在演出、创作之外,相声演员姜桂成有更多的责任去做艺术传承的工作。为此,姜桂成和济南艺术创作研究院的同事们做了全市戏剧普查,创办艺术创作网络,开办了微型艺术图书馆,再现济南艺术名家风采的系列电视艺术片《泉城艺术名家》首批十集已经发行,第二批十集也已经录制完成。
  “当然,我们不是只为前辈做传,在我们的计划里,新一代优秀艺术家也将走进《泉城艺术名家》的荣誉殿堂。”姜桂成说。
  作为《泉城艺术名家》工作的延伸,济南艺术创作研究院目前正在做一个更大的传承工程,那就是“曲山书海数字化工程”。姜桂成介绍,济南之所以被称为“曲山书海”,除了老艺术家,还有许多珍贵资料包括老照片和老唱片,相当多的是上世纪60年代以前的作品,有一些抢救不了就会永远消失。“曲山书海数字化工程”,就是用两年的时间,对这些珍贵资料进行数字化整理,“许多老唱片材质与现在不一样,进行数字化转换的机器现在都没有了,研究院的同事去全国各地找了不少老的转换机器拼成一个新的转换机器,对这些珍贵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这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姜桂成说。
从舞台到荧屏再到舞台
  这几年,观众们对姜桂成的印象,是《我是大明星》中那个笑容可掬的评委。从2007年开始,姜桂成陆续在《综艺满天星》《综艺新人王》《我是大明星》等多档综艺节目中出现。姜桂成说,从舞台到荧屏,自己更多是在历练,“在荧屏上露面,我一方面发挥自己专业相声演员诙谐、幽默以及表演上的优势;另一方面,我也更熟练地掌握了镜头语言,更主动地与观众互动。做评委和相声表演并不割裂,而评委席上的经历要求我必须主动与观众同步,这也更有利于我丰富相声表演。”
  姜桂成今年53岁了,他说,再过两年,自己会重回相声舞台,“我计划筹备一个实验剧社,搭建一个各种优秀艺术表演的平台,做一些百姓喜欢、业内认可、对得起祖师爷的艺术表演。”姜桂成说,实验剧社里肯定会有相声的舞台,“因为我永远是一个相声演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