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医技病房综合楼情况介绍□
2017年12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12月18日讯(通讯员 徐彬 张莹莹 记者 郗运红) 18日,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建院40周年大会暨门诊医技病房综合楼落成仪式隆重举行。
  中共滨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崔洪刚、滨州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滨、中共滨州市委常委、秘书长张延廷、山东省医师协会会长、省千佛山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孙洪军、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党委书记、理事长赵景刚共同为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医技病房综合楼落成启动水晶球。
  仪式上,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党委书记、理事长赵景刚介绍医院40年改革发展成就。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1972年开始筹建。1977年10月1日正式开诊,时称“青岛医学院北镇分院附属医院”。1981年9月,随学校更名为“北镇医学院附属医院”,1983年2月,更名为“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建院以来,医院坚持医疗、教学、科研并重,各项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逐步确立了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医疗、教学、科研、康复和急救中心地位。
  40年的发展历程,医院从无到有,从小变大,从弱变强,并在新时期的良好土壤中,愈来愈强。初创时期,医院筹建者们克服人员少、材料缺、经费紧、条件差等不利因素,学习大庆人“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奋斗精神,提出了“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的建设口号,团结一心,艰苦奋斗,以饱满的热情和乐观向上的风貌积极投身于医院建设。从挖地槽、填废坑到装卸搬运、安装医疗器械、缝制被服……都浸透着干部职工的辛勤汗水。1977年10月1日医院正式开诊。
  至2017年,医院在区域辐射能力、服务基础条件、医疗质量与安全综合管理、专业设置和科研能力、临床教学能力等方面具有质的飞跃。目前,医院占地面积34万平方米,随着门诊医技病房综合楼的投入使用,业务用房建筑面积增至29.3万平方米,开放床位将达到2800张,资产总额18.2亿元,医疗仪器设备总值7.5亿元。现设有64个临床科室、19个医技科室、8个研究所和临床技能实训中心、临床医学实验中心、肿瘤研究实验室、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等。
  “作为学生,滨医附院给我们提供学习的机会,让我们成长为为人民服务的义务工作者,传承具有特色的医疗文化和精神。”仪式上,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滨州医学院“泰山学者”韩芳说。韩芳说,作为发展受益者,他作为特聘教授,在医院发展中受益,比如呼吸睡眠医学中心咋样咋样,为医学发展提供新平台。

  数字化手术室走廊。
  急诊重症监护室。
  门诊大厅。
  综合楼效果图。
  领导共同启动水晶球。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医技病房综合楼项目由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立项、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山东滨州城建集团公司承建。大楼功能齐全,融门诊、医技、病房三大功能于一体,并与国家全科医师培训基地项目、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项目三个项目合并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14.4万平方米,可满足日门诊量6000人次的接诊能力,病房设计床位1400张,手术室38间。
  新楼集合了急诊、门诊、检验、检查、影像、手术室、重症医学科、层流病房及33个普通标准病区。整体规划设计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设计理念,最大限度方便患者和医疗人员。项目落成,医院总占地面积达到34万平方米,业务用房建筑面积将达到29.1万平方米,将实现绿色生态、设施完备、功能合理的现代化三级甲等医院的规划目标。
  一、工程概况
  工程于2014年4月正式开始建设,2015年5月28日实现主体封顶。主楼地上24层,地下1层,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裙楼地上5层,地下1层,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体系。主楼地上总高度为98.70米,总长为117.80米,总宽为31.90米;裙楼地上总高度为23.40米,总长度为111.60米,总宽度为100.00米。项目以创建“鲁班奖”作为工程质量目标,从前期设计到进场施工,全面贯彻高标准、严要求,从技术创新、绿色施工等方面全面提升工程质量品质。荣获省市级、国家级多项奖项,包括绿色建筑二星级设计标识、国家级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山东省优质结构奖、华东片区优质样板工程、山东省绿色施工示范工程。
  二、特色亮点工程
  (一)设备设施先进,内设国内一流的手术室和综合性中心重症监护室(ICU)。
  手术室总建筑面积 8110平米,位于大楼4层,共设38间手术室,6间百级手术室,32间万级手术室(含1间正负压转换手术室)。其中数字化手术室11间,特殊手术室3间,DSA手术室(导管室或介入诊疗室)2间,核磁手术室1间。
  重症监护室(ICU)区域总建筑面积4413平米,位于大楼的6、7层,设置床位71张,6层设置45床位,净化级别十万级;7层东区设置26床位,净化级别三十万级;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位于裙楼2层,净化级别三十万级。
  (二)引进先进的医疗硬件设备,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物流引进国内先进的箱式物流传输系统,该系统将门诊医技部分和病房部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药品、大输液、标本、洁净器械包、衣服及相关后勤物资又快捷又准确地分拣输送。设计安装垃圾收集系统与污衣收集系统,共设垃圾投放口58处,污衣投放口46处,两套系统通过位于末端的风机产生负压,通过精确控制的压力调节经由分别设置的独立管道将收集物回收至收集站内,既可使收集物正确收集,又可保证被服等需要妥善处理的收集物保持完好无损。
  (三)运用绿色施工技术,最大限度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门窗玻璃采用低辐射镀膜三银Low-E玻璃,其对红外线热能具有极强的隔绝性,与单银Low-E玻璃相比,可降低空调制冷负荷85%以上,同时保证较高的可见光透射率,自然采光良好。净化医疗科室冷热源系统采用四管制多功能冷热水一体机,实现净化空调冷却去湿再加热功能,解决因冷热量互相抵消而造成的大量不合理能耗,有效节约能源。
  三、空间布局特色
  (一)“一街一廊”的空间设计,为医患分离提供了保障。
  医疗街串联起各功能模块,结构清晰,标识明确。各科室均通过候诊厅与医疗街相连,完整独立、便于管理。医疗街中部设置共享大厅,阳光充足,通风良好,视野开阔,景观宜人。医疗街上设置各种公共服务设施,包括一站式服务大厅、医保大厅、便民服务街、垂直交通、分层收费等设施,方便患者,将以患者为核心的理念落到实处。医护人员的专用通道,将医疗单元与医护人员专用房间分隔。
  医护走廊作为医护人员的专用通道,将医疗单元与医护人员专用房间分隔。医护走廊上设置了医护人员专用电梯、医护人员休息区、卫生间等设施,医护人员与病员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物资供应也方便快捷。
  (二)在标准护理单元的设计中,采用了医患分离的管理模式。
  病房区、医护办公区、护士站分区明确,由各自独立交通进入,清晰合理互不干扰。以处于核心的护士站为纽带,紧密联系,护理路线短捷顺畅。病员可通过手术专用梯直达手术室及重症监护室(ICU),直接高效。
  (三)实行按疾病系统对病区进行科学布局。
  在新大楼科室布局中,医院整合相关学科,建设神经疾病诊治学科、心血管疾病诊治学科、骨科疾病诊治学科、消化疾病诊治学科、呼吸疾病诊治学科、重症疾病诊治学科等,积极打造按疾病分类的学科,患者就诊不再迷茫于就诊外科还是内科,努力为患者打造新的诊疗体验和诊治模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