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坝上的医学城堡
2017年12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从1917年到2017年,山东大学齐鲁医学已经走过了100个春秋,12月19日迎来了它的百岁生日。作为中国近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源头之一,齐鲁医学历史厚重,脉络清晰。而在上世纪40年代,它还有一段抗日流亡的“华西坝”岁月。

  华西坝无愧战时中国的医学教育和临床中心。拥有一流校舍和教学设备及临床医院的华西协和大学医学院,战时更先后接纳了西迁的中央大学医学院和齐鲁大学医学院。三大医学院联合办医院,更集合了国内外行业翘楚,一时风头无两。
  “七七”事变后,大后方的首善之区成都,是流浪者的天堂。坝上的华大医学院拥有一流的校舍、教学设备及临床医院,吸纳了众多的同行,成了战时中国的医学中心。
  最早抵达的是中央大学医学院和齐鲁大学医学院。接踵而至的是东吴大学生物系。由美国基督教监理会创建的东吴大学,战争中四次迁移,生物系教授刘承钊、陆近仁及另外两名职工带领18名学生,辗转千里,于1938年1月27日到达坝上;同期到达的还有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协和护士学校部分师生(包括内科专家张光弼)。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在香港大学医学院院长Gorden King的带领下,20多名医学生长途跋涉,于1942年下半年抵达成都,在侯宝璋的帮助下,这批港大医学生在齐鲁大学医学院插班入学。
  此时,三大学医学院鼎立坝上:中大医学院外科和内科名扬天下,齐大医学院病理学首屈一指,华大牙科学、制药学、眼耳鼻喉科学居全国之首。每个医学院都有一批翘楚,如齐大医学院陈耀真(眼科学)、侯宝璋(病理学)、叶鹿鸣(解剖学)、张汇泉(组织学与胚胎学)等。
  华大医科原来的临床教学和实习的仁济男、女医院及牙症医院和存仁眼耳鼻喉专科等四所教会医院,为适应联合办学的需要,改组为“华大、中大、齐大三大学联合医院”,由中大医学院院长戚寿南任总院长,统一领导,统一财务和管理,共同使用病床。仿照北平协和医院,建起从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主治医师到科主任,从助理护士、护士、护士长到总护士长,一整套规章制度。1941年7月,中大医学院迁出华西坝,在正府街建立成都公立医院。“三大学联合医院”更名为“华西齐鲁大学联合医院”。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此时的医学院既有软环境,又有硬条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医学生。六十多年后,九十多岁的西医骨科权威沈怀信述说当年,还栩栩如生:
  “那时医学院可以自由选课,齐鲁医学院的阵营最强,侯宝璋、薛宁、张汇泉、刘荣耀、樊培禄等都是一流的专家学者。第一天上课,英文老师叫我们造句,一个单词又是名词,又是动词。我举手站起来,我造的是‘我做了一个梦’。也许有些调侃的意味,不想竟把老师得罪了。他说,你不必上课了。我找到医学院院长,他听了我的诉说,向我建议,跟金陵大学上哲学课,一个医生懂点哲学好。金陵大学哲学课也是英语授课,给我们上课的是华西大学文学院院长罗忠恕。医学院的课很扎实,逻辑性很强。罗老师上课不一样,他摆龙门阵,一开始就讲柏拉图,哲学课我听了摸不到头脑,就把它作为英文课来学。图书馆医科室在八楼,天还不黑,所有的位置都占满了。医学院的学生最怕老师说自己不读书。”
  那时坝上的华大、齐大医学院及联合医院,接受过来自东南亚、苏联、东欧以及美国、德国的各类各科留学生。
  1945年8月,日本裕仁天皇宣告无条件投降。
  1946年4月15日,坝上召开各大学最后一次联合集会。各学校负责人纷纷向东道主辞行。
  在济南的齐大校园,已被日军占领,学校的设备被拆除了,奥古斯丁图书馆内部损毁了百分之八十,整个校园一片狼藉。校长吴克明委派教务长孙恩三与医学院院长杜儒德等,飞济南主持复学工作。1946年1月,日本人全部撤走,又经过半年的修葺,学校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完毕。师生们五六月份陆续回到济南,9月正式开学。
  直到1947年上半学期,齐大才逐渐走上正轨。在校生人数达到442名,教职员工70人。其时,第二绥靖区司令官、山东省政府主席王耀武拟任命精通英文的吴克明为少将衔“绥署”副秘书长,吴克明坚辞不就。他有一个梦,把齐大带入全国一流大学的行列。
      (岱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