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踏实实做事,让每位学生受益”
——商河县实验小学校长王浩专访
2017年12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商河县实验小学一角。
  ◥商河县实验小学校长王浩
     商河县实验小学1902年9月创建于原麦丘书院。1982年正式更名为商河县实验小学,沿用至今。学校以“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团结、奋进、求实、创新”为校训,审时度势,开拓创新,正朝着教育高质、管理高效、省市一流的规范化学校奋进。
  本报记者 李云云
通讯员 崔彬

谈管理:
加强制度建设
公平公正公开

  本报记者:王校长您好,商河县实验小学作为百年老校,环境幽雅、特色鲜明、科学规范,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您上任有一段时间了,打算如何让这所百年老校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王浩:作为百年老校,每一位实小人都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前人留给了我们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这是我们的财富,我们只有更好地工作,“踏踏实实做事,让每一位学生受益”才能不辜负这块百年招牌。
  我今年9月份正式担任学校的校长,很多工作都在探索和尝试阶段,在这里我想着重谈谈我们的制度建设。一直以来,我觉得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加强学校制度建设是教育依法治教、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必然要求,完善的学校制度,在促进学校规范管理的同时,才能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修改、完善了《教育教学工作考核方案》和《班主任工作考核方案》,工作实现了细化,做到“事事有交代、件件有落实”。
  以《教育教学工作考核方案》为例,将老师的教学成绩、备课、上课、出勤等情况都列入了常规的考核中,每一项内容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老师们的方方面面都得以量化。在考核中,会有一些人性化的设置,比如一年中,每个老师有三天的节假日安排,可以参加父母的生日或者其他重要场合,不用计入到工作出勤中。一些年纪较大的老师,课时要求达到国家工作标准量就可以,相对而言,上课任务要小一些。
  经过考核之后,老师和班主任的综合排名一目了然,所有的评优评先都严格按照考核标准来,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也有利于提高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大家只要工作做得好,就会得到相应的机会和奖励。
谈教学:
两个名师工作室
注入新活力

  本报记者:王校长,考核标准制定后,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都得到了调动,这为学校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开展奠定了基础。商河县实验小学教学改革相对成熟,在这方面,您有什么想要与大家分享的吗?
  王浩: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是学校的生命线,基于学校现状,借助仲广群老师的助学课堂,2014年9月开始实施“3+1”助学课堂变革项目研究,项目变革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真正充分参与学习过程,提出改变课堂从改变学习结构开始,打破以讲代教,以听代学的课堂结构,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3+1”助学课堂变革经过三年多的教学变革实践研究,在理论认识实践反思等领域形成了共识和突破,在变革内容的选择变革形式的创新上走出一条新路,实现学校课堂教学的实质性变化,实现了从理念到实践,从公开课到常态课,从教学骨干到全体教师的华丽转变。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为了促进教学发展,学校成立了两个名师工作室:“于存兰工作室”和“周吉鹃工作室”,通过名师工作室为实验小学语文和数学学科教师搭建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充分发挥名师的领衔作用、示范作用、凝聚作用和辐射作用,为教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扬黄牛精神,做平凡工作”的精神深刻地影响了实验小学的每一位教师,他们为了学校发展不懈努力着。
谈读书:
同读书同诵诗
让学生爱上阅读

  本报记者:王校长,在您的书桌上,我看到了古诗词诵读读本,每个年级各不相同,这是我们学校自己印发的吗?
  王浩:是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师生的诵读氛围,实验小学语文教研组集体搜集编纂适合不同年级学生特点的古诗词诵读读本,每年级40首经典古诗词,学生人手一册。学生们两周背诵一首,难度不大,日积月累下来,六年就能背诵240首课本之外的古诗词。你如果早晨来学校的时候,会看到我们的学生拿着书籍背诵,学校处处书声琅琅。我们学校希望借此营造一种健康、向上、富有传统文化底蕴的校园氛围。
  同时,为了让全体学生在“海量阅读”和“读书漂流”活动中受益,我校在原有图书总量基础上,这学期又结合学生年级层次特点配备了4600本书籍,每个年级可供选择的有10-15种书籍,不仅能满足学生的读书选择需求,还能师生同读一本书。
  另外,我也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参与其中,家校一起为学生创造一种读书的氛围。从长远来看,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每一位学生终生受益。
谈发展:
传承经典发扬兴趣
为学生人生奠基

  本报记者:王校长,您刚刚谈到的阅读习惯是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在学生发展中,每一个学生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学校是如何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特色培养的呢?
  王浩:为了让学生全面发展,除了开设国家和地方课程外,我们在校本课程上也下了不少工夫。2008年我校自主研发了特色的校本课程《鼓子秧歌》。前不久,中国教育电视台还给我做了节目,据说全国只选择了10所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其中就有我们学校。取得成绩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让每一位学生从中受益。因此,我从三年级开始开设鼓子秧歌课程,每一位学生都要参加,了解伞、鼓、棒、花,通过系统的学习,让学生们感受商河传统。兴趣带动行动,相信这一优秀文化将在实验小学继续传承下去。
  另一方面,陶艺作为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也被学校搬入了课堂,学校张吉权老师通过拜访老艺人和自学陶艺技巧,尝试在综合课程中进行试验改革,师生们在对泥土揉、拉、绘、烧的过程中将这门“土与火的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学生在传统工艺的学习中汲取了艺术创作的营养。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学校高标准乒乓球馆的建成使用。乒乓球运动已经成为学生最喜爱的一项运动。学校聘请全县最好的教练,并不时邀请省级甚至国家级教练到校培训孩子。今年6月,特邀第46届日本大阪世乒赛女子团体亚军杜贞实一行9人到学校给孩子们培训指导。学校还积极为孩子们创造外出比赛、学习的机会,今年春天孩子们北上“正定”、“秦皇岛”参加国家级比赛,孩子们牛刀小试,取得辉煌战果!
  目前,实验小学共有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等30余个社团,每个社团定人员、定时间、定内容、有记录、有评价,学生参与率达到了100%。
  总之,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我们就努力去做好,争取为每一位学生发展奠基,让每一位学生受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