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棚改加速、环境优化、养老改善……
让发展成果惠及民生造福百姓
2018年01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济宁高新区持续推进棚改工程,提升居民生活环境。本报通讯员 臧盛博 摄
     本报记者 王博文
  王回庄社区上房,科技新城中学开工建设……过去的一年,济宁高新区从教育、宜居、养老等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持续发力,让这些惠民工程逐步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让区域发展的成果最大化惠及辖区居民。
  改善“大班额”
教育环境越来越优质

  广安路北、荣昌路西,济宁高新区着力打造的蓼河新区,一所占地149亩的高标准学校——科技新城中学已于去年开工建设。虽然学校还没有建好,但济宁高新区已经与东北师范大学就合作办学达成一致,师资力量有了保障,可以满足百姓对高质量教育资源的需求。
  过去的一年,济宁高新区紧盯优质教育,推进高新区鲁西南国际化教育新高地的建设。坚持创新教育办学模式,拓展深化与东北师大、北京师大、苏州伦华、济宁学院的合作交流,在办学目标、管理模式、课程构建等方面进行规划指导,利用品牌共享、资源互通优势,扩大高新区优质教育覆盖面。
  为解决“大班额”问题,高新区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在过去的一年里新建中小学7所、改扩建9所,新增教育用地745亩,新增学位22705个,基本解决了“大班额”问题。
  目前,高新区正着力打造蓼河新区“3+N”优质教育圈,全面完成大班额建设任务,启动新建高中建设,启用济宁孔子国际学校国际交流中心,规范化管理全区75所民办幼儿园。完善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制度、区域内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建成全市首个普惠式“悦读家园”平台,加快实现教育装备优化升级。
棚户区改造提速
居民生活环境越来越好

  去年7月15日,对济宁高新区接庄街道王回庄社区的226户居民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们领到了新房的钥匙,乔迁之喜即将到来。
  作为济宁高新区接庄街道的首个棚改工程,王回庄棚户区改造从建设之初就备受关注,经过了15个月的建设,在旧村落的原址上,13栋楼拔地而起,村民们搬进如今的楼房,开启从村民到市民的新生活。
  而棚户区改造只是高新区宜居工程的缩影。过去的一年中,济宁高新区还全面启动了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工程。立足“小厕所、大民生”的战略定位,将改厕工作列入管委为民办实事项目。将彻底解决农村厕所“脏乱差”问题,促进美丽乡村提档升级。
  此外,济宁高新区去年还新建了两处便民早市,分别位于洸河街道和柳行街道。目前洸河街道便民疏导点已正常营业,柳行街道小屯便民疏导点现已容纳30余户早市经营户,通过规范经营秩序,建成后的便民早市不仅秩序井然、布局合理,更方便了周边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
  2017年,不管是棚户区改造,还是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亦或是新建便民早市,这些宜居工程的不断推进,不仅让居民的生活环境变好,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也让高新区变得更加宜居。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让老年人生活更加舒心

  走进黄屯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悠闲地坐在藤椅上,手里端着一杯茶,观看电视节目,显得十分惬意。在工作人员无微不至的关怀下,老人们尽享天伦之乐。
  除了养老服务中心安排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最让老人们感到安心的,就是养老服务中心解决了他们的就医难问题。这得益于养老服务中心实行的医养结合模式,通过委托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黄屯分院对养老服务中心进行管理,依托医院的强大医疗支撑,不仅解决了老人就医难、照护难,还让老人享受到无缝衔接的医疗服务,医护人员的贴心照护,让老人们过的很舒心。
  2017年,高新区实现养老机构全领域社会化运营。柳行、接庄街道敬老院委托温泰和老年公寓管理,黄屯街道敬老院委托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管理。按照民办公助的模式,提升了黄庄老年公寓、弘德老人护理院和孝德老年公寓水平。不仅让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得到提升,还通过优质的养老服务,让老人的生活质量稳步提高。
  目前,高新区将养老放在了2018年工作重点之中,下一步,通过打造“洸河+蓼河+泗河”高端养老带。采取社会化模式,完善提升洸河带黄庄老年公寓、温泰和老年公寓,蓼河带黄屯敬老院,新建泗河带齐家村互助养老院,实现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全覆盖,让老年人享受更加完善的养老服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