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快速返还的理财险停售
5年以上的年金险贡献了七八成的业绩
2018年04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随缴随返的万能险不让卖了,今年年初的‘开门红’业绩不太好看。”15日,省城一家寿险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如是说。2018年的前两个月,全国保险业寿险公司原保费收入7757亿元,同比下降24.31%,34家险企保费出现负增长。造成这一现象,与大批收益率高、快速返还的理财险产品停售有直接关系。
  本报记者 张頔

快速返还型产品下架
“开门红”遇冷

  每年一季度的保费收入,往往被保险公司视为全年保费的基础。为打好基础,保险公司一般会采取各种措施增加这个时期的保费,核保宽松即被认为是促进开门红保费增长的措施之一。
  寿险公司一般在10月份就制定下一年开门红产品的销售任务,往年主推收益率高、两三年就能快速返还的产品。上述寿险公司市场部负责人介绍:“去年10月,‘134号文’正式生效,类似的险种陆续下架,2018年开门红产品绝大多数拉长了产品期限,当时我们就觉得,今年开门红业绩将承受不小的压力。”
  果然,2018年的“开门红”全面遇冷。以往“首爆日”捷报频传的场面不见了,各家公司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缄默。这位负责人口中的“134号文”,是原中国保监会早前下发的《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的简称。文件规定,从2017年10月1日起,各保险公司“分红年金/两全保险+万能账户”产品形态并能即期返还的年金险、养老险等产品不再销售。这也意味着,投保人在中短期内从人身保险上快速获利已不可能,万能险的纯理财功能弱化,保险领域的期限错配也将被打破。
期限错配
易引发流动性风险

  什么叫期限错配,它又有啥风险呢?期限错配一般是指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短期化,资金运用长期化。比如说客户甲花5万元购买了一款60天产品,金融机构将这5万元投向了一个3年期的投资项目。到55天的时候,3年期项目的资金拿不出来,于是机构再出售一款60天的产品给客户乙,收到的钱兑付给甲。只要3年期投资项目的收益率高于这些短期产品的收益率,金融机构就有的赚。然而,长期项目一旦出现风险,那很容易出现短期产品满盘皆输的情形,后果不堪设想。
  兼具保障和投资功能的万能险产品是期限错配的重要领地,为防期限错配和高杠杆引发流动性风险,原保监会强调“保险姓保”,对具有短期投资属性的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可能存在的期限错配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
  2017年11月底发布的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的监管思路与“134号文”相同,提出了要降低期限错配风险,金融机构应当强化资产管理产品久期管理,封闭式(到期前不能兑付)资产管理产品最短期限不得低于90天。
  有监管层人士指出,过去“开门红”并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它利用居民年底在收入方面短时间增长的特点,许诺短期收益,把存款变成了保险。而真正合理的保险业务分布应讲求平稳,是不应该出现这个问题的。
当下投资未来获益
“年金险”成主力

  在“134号文”的强力监管之下,今年年初的保险市场有了比较大的变化。而当资管新规落地之后,从百姓投资理财的角度来看,保险产品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降低了银行理财产品的吸引力,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优势将更加明显。”在安信证券分析师赵湘淮看来,刚性兑付打破后,具有储蓄属性和预定利率的年金险等产品,将呈现出更好的竞争力。
  “现在市场上的理财险产品类型以5年以上的年金险为主,大约会贡献七八成的业绩。”有销售人员介绍,保底收益平均下来,各险企年金险的年化收益率在4.8%-5.5%之间。
  年金保险是指在被保险人生存期间,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的金额、方式,在约定的期限内,有规则地、定期地向被保险人给付保险金的保险,分红型年金保险还会增加红利给付。“通俗一点来解释,年金险是当下投资、未来获益,养老、教育是最主要的两个产品方向。”
  个人养老保险方面,年金受领人在年轻时参加保险,按月缴纳保险费至退休日,从达到退休年龄次日开始领取年金,直至身故。子女教育金保险属于定期年金保险,父母作为投保人,在子女幼小时,为其投保子女教育金保险,等子女满18岁开始,从保险公司领取教育金作为读大学的费用,直至大学毕业。
  业内人士分析,保险产品本身具有保障功能和较高的预定利率或最低保证利率,在银行保本理财产品被严禁的大背景下,理财险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预期会逐步受到稳健投资者的青睐,未来在居民资产配置中的地位有望稳步提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