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痴老徐。
老徐收藏的古砚。
老徐打开了背包,要把他带来的宝贝给我看,顺便也让我把玩把玩。带泡泡的塑料包装纸一层层打开,里面的宝贝一块块露出来,又被小心翼翼地取出,放在了桌子上摆开。大大小小,形状不一,材质各异,一方一方的,得有七八块,全是老砚台。
老徐是济南人,自号“皕研山房”主人,年过不惑,对古砚情有独钟,近年开始收藏古砚。这几块还只是他所收藏的古砚中的一小部分,现在他手里有几百方了,但一看到好的,还是忍不住手痒,接连着出手。
□怀远
对每一块古砚都如数家珍
我跟老徐在朋友圈里神交已久,但一直未谋面,说了好几次,不是他出差,就是我没空。此次终于见了真人,恰好赶上他的生日。那天我前脚刚到,老徐也到了,他刚从医院照顾住院的父亲吃了晚饭,就背着大包赶了过来。包里原来全是这些宝贝,都是古砚,全是他这几年从各地搜罗来的。
他就迷这个。
“看,这个是古砖砚台,边上还有字,还是反模的,跟印文一样,晋永嘉二年六月……”
“这两方端砚不是同时买的,但这随形非常相似,太接近了……”
“这一方澄泥石小砚,边上有砚铭,非常文气……”
“我非常喜欢这一方,看,池上雕的梅花,栩栩如生,工艺精湛,典型苏工,我都想把这方砚用起来,再新刻砚铭……”
说起古砚来,老徐简直是两眼放光,每一块都如数家珍。什么老坑料啊,随形啊,包浆啊,各种行话,脱口而出。对于古砚的历史、产地、类别、形制、材质、行情,都了如指掌,俨然专业范儿。
虽然我业余练字也用砚台,但对砚的态度,基本上是能用就行。对老徐说的这些道道儿,都是一知半解,基本没深入研究过,所以也插不上话,当成讲座听了。
老徐又把这些古砚小心翼翼地重新包好,放回了背包里。这几块,只是他所收藏的古砚的一小部分。老徐自己透露说,现在手里得有几百方了,但一看到好的,还是忍不住手痒,接连出手。
把低价买到的砚台还给卖家
“为什么这么喜欢古砚?又是从何时开始收藏的?”我的话刚出口,就被“取笑”了一通:你这话一听也太像采访了。
老徐哈哈一笑,继续讲他的故事。
他卖了个关子,说买买买其实也是个法宝。他靠这一手,迅速地杀入了这个圈子,并迅速地接触到各路大咖。用他比较正式的话说,没有人跟客户过不去,对客户都是真诚的。
老徐早年做过媒体,后来自己去打工、创业,现在事业小有成就,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虽然忙着天南海北地跑业务,但并不影响他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自己的爱好——收藏古砚上。
“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作为文房四宝之一,制砚的材料除了端石、歙石等知名的石材,据说有几十种,由于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又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之选。砚台的品鉴,涉及材质、工艺、品相、铭文、质感、发墨、下墨等诸多方面,需要相当的知识门槛和经验。正因为如此,古砚的鉴别也算是一件较为复杂的事情。
老徐说,他之前也不懂,但自己是下了笨功夫学习的。为此买了N本各大拍卖会的古砚拍卖目录,看了N多的资料之后,才决定出手的。
但作为一个门外汉,要想进入古砚的圈子,入手货真价实的东西,不上当受骗,既要有火眼金睛,又要足智多谋。
于是话题又回到了“买买买”,他在网上跟人家竞拍,看到中意的,出手必定狠又准,不计价格,基本不会失手太多,这样下来,人家圈里的卖家们蒙了,纷纷猜测这个很不理智又乱了规矩的人到底是何方神圣。
跟圈里的卖家熟络了,老徐就偶尔让人家帮着掌掌眼,看看自己入手的东西成色怎样,是不是假的,也算是业务切磋。
“最后看下来,我自己买的还都不错。”老徐有些洋洋得意,“基本都没有看走眼。”
这样,一步步向前,通过这些成了朋友的卖家,他对古砚收藏的圈子,摸得更加熟悉,他慢慢接触到圈里的大咖,逐渐成了朋友。比如他经常提到苏州的蔡春生先生,就是中国民间最著名的古砚收藏家,其父亲蔡金兴先生是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非遗(澄泥石刻)代表性传承人。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老徐应该深明此理,他的眼界其实挺高。
知道老徐出手不凡,一些卖家也主动找他,甚至直接把自己手里的砚台寄给他,好就出个价直接留着,不行就再寄回去。
有一个卖家卖给老徐一方古砚,当时卖了几千元,时隔不久,卖家跟他说,那块砚台如果拿去拍卖,价格应该是成交价的数倍。老徐二话没说,把这块古砚给寄了回去。这应该算是江湖人称的义气吧。
写字时面前摆着几方古砚是什么感觉
作为商界人士,老徐有很强的市场意识。古砚是他所好,他也花了很多的心思去研究,但他也有个想法,琢磨着玩得大一点,把这个做成生意,可以产生效益,反过头来也可以反哺自己的收藏。
他的启发来自圈里的一位大咖艺术家,这位大咖也喜欢搜集古砚,把一些古砚加刻上铭文,反而价值倍增。老徐就想:这事我也可以弄啊,自己去搜集好料,比如咱省内青州的红丝砚就很有名,可以去采购些好砚石,再找南方的能工巧匠雕刻,然后找名家题写砚铭,再找名家刻字,做好后再去展览、销售,如此这般这般……后来他发现,这个类似资源整合的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有难度,加之工作一忙,这个事就先搁置了。
老徐阅历广,故事多,我们听他讲自己的创业经历,讲他生意上的婉转曲折……当然,谈得最多、讲得最深情的,还是他和古砚的故事。
清末陆心源有藏书楼名皕(音bì)宋楼。以皕宋为楼名,意谓内藏宋刻本有200种之多。老徐借其皕字而名斋曰“皕研山房”,他就是山房的主人。
当时我就想,“砚痴”二字形容他,再合适不过。
“砚迷”是很有个性的。同仁们对古砚的包浆情有独钟,老徐却不喜欢,他说自己总想洗掉;同仁们看来古砚是用来收藏的,老徐却不认同,“你想想,你写字的时候,面前摆着唐宋元明清的古砚,用起来感觉都不一样。”他一直惦记着把那方刻着梅花的古砚用起来,友人劝他慎重,因为用了就会贬值。他无所谓,说:东西是我的,怎么就不能用呢?砚本来就是用的。然后脸上漾开灿烂的笑容,像个调皮的孩子。
“砚痴”也有困惑。
现在他搜集的古砚渐多,家里堆满了。“最近我又很上瘾,业余时间都在这上面了,是这样买下去,还是该怎样呢?”他这样自问。但说起人家拍卖会上那些精品,他又两眼放光:我就是个初级爱好者而已,人家那些砚,那才叫一个好呢!他想有一天去拍卖会上买砚。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