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会”凸显大变局“习莫会”正在开药方
2018年04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7日,韩国总统文在寅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板门店韩方一侧“和平之家”举行会晤。 
  27日,文在寅和金正恩签署《板门店宣言》后相互拥抱。
  27日晚,文在寅夫妇和金正恩夫妇在晚宴上碰杯。
     27日,两场重要的双边会晤几乎同时在东亚举行,一是朝韩首脑会晤,二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印度总理莫迪非正式会晤。朝韩和中印,这两对邻居选在同一天“串门”,令人不禁要问,这种安排的背后,难道真的仅仅是巧合吗?

  本报记者 王昱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是什么

  用心分析起来你会发现,同在27日举行的两场会谈真有不少相似性——众所周知,近年来火药味十足的半岛局势一直吸引着全世界目光,朝韩这两个同民族国家一度闹到不可开交的局面;而同期的中印关系也说不上多么友好,2017年6月起,中印之间长达两个多月的洞朗事件也曾引发外界对两国矛盾激化的担忧。
  而现在,两对曾经闹矛盾的邻居选在同一天“冰释前嫌”,这让人不得不猜测,这种回暖的背后是否有国际气候的变化在起作用。
  4月22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与来华访问的印度外长斯瓦拉吉共同会见记者时,宣布中印两国领导人将举行非正式会晤。而在王毅的发言中,有一段表述耐人寻味。他说,本次中印领导人在武汉会面,将围绕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行战略沟通,并就中印关系未来发展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王毅对眼下国际格局变动的评价十分严峻,虽然王毅没有对这种“大变局”是什么给出明确回答,但明眼人不难看出,美国特朗普政府掀起的对华贸易战,以及朝鲜半岛局势近期急速转暖,无疑都是这一“大变局”的具体表现。
  当然,如果从表面解读,这两个信号似乎是矛盾的:美国加紧对华贸易战似乎是中美两个大国冲突加剧的体现,而半岛局势缓和似乎又在为这种对抗释放趋缓的信号。但分析起来,这种表面的矛盾实则又在深层次上是统一的——两者共同描绘了我们正面临的“大变局”的实质。
半岛将现
“奥地利式妥协”

  3月半岛局势缓和时,英国《金融时报》曾撰文指出,虽然早前的半岛关系趋紧必然导致亚太局势紧张,但即将到来的朝韩握手未必一定意味着亚太局势同步缓和。相反,这可能是一次“奥地利式妥协”,预示着一场新游戏在亚太地区开启。
  所谓“奥地利式妥协”,是指二战后美苏通过签署协议,以保障奥地利“永久中立”为条件,结束对该国的分区占领。在当时,一些乐观的分析曾认为,“奥地利式妥协”将为美苏结束在欧洲的对峙提供范本。但最终的结果是,美苏在奥地利握手言和,但没有结束冷战,反而让两国腾出更多精力在东西德、土耳其、中东乃至古巴等更易于展现双方实力的区域展开博弈。
  眼下,类似情况似乎在亚太重演——自朝鲜战争以来,美国之所以持续对朝保持高压,这种政策初衷是想把半岛局势作为美国进出东亚的抓手,保持其在亚太的政治、军事存在。但半个世纪的高压政策后,美国发现,半岛非但没有成为其展现实力的舞台,反而逼出朝核问题这个令中美等利益相关方都头疼的区域不稳定因素。由朝核问题引发的麻烦反而经常要中美等大国牺牲自身利益进行解决,可谓“小国绑架了大国”“手段绑架了目的”。
  因此,意识到这种对峙得不偿失,美国才愿意回过头来推动半岛关系缓和。而且,这一进程中,中国提出的“双暂停”倡议和“双轨并行”思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家都意识到,朝鲜半岛已不适合作为博弈的地点。
  很显然,这种推动正在走向成功:朝韩首脑27日签署了《板门店宣言》。如果这一宣言执行顺利,美国在半岛维持军事存在的必要性就将降低,甚至以应对朝鲜导弹威胁为名进驻韩国、引发中俄强烈反对的“萨德”系统的存在也将成为“无名之师”。
  那么,美国会心甘情愿这样白白降低自己在东北亚的存在感吗?相信哪怕最乐观的观察家也不敢做这种预期。
  事实上,观察一下近年来的亚太局势、印太局势,会发现朝鲜半岛、南海、东海等区域热点总是“东方不亮西方亮”。在放弃了朝鲜半岛这块既有点危险又十分“鸡肋”的冲突点后,美国可能甚至必须寻找下一个区域热点,以给自己在东亚的存在“找理由”,并进而与中国进行博弈。
  正如一些外媒所指出的那样,南海等问题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热点,因为与朝鲜半岛不同,这些问题都更直接地关乎中国的国家利益甚至领土完整。同时,美国对华的经济遏制也将加剧。所以,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很可能看到一个匪夷所思的现象——在半岛局势趋缓时,中国面向太平洋其他方向以及经贸上的战略压力将会逐步增加。
中国需要
夯实战略后方

  在亚太乃至在世界格局内,美国正在放弃二战以来的固有格局和思路,开启一场新博弈——这可能正是王毅所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本质所在。
  面对这种未知的新“打法”,中国目前所能做的应是“见招拆招”。美国在减少它的战略博弈点,中国也应减少我们的博弈点。而在这种“减法”当中,与印度缓和关系几乎是一种必然选择——受地缘等多重因素限制,西南方向向来很少成为中国外交上的经略重点。与印度减少战略摩擦,将会极大程度地减轻中国在西南方向的压力,以便腾出更多精力应对新的变局。
  本次习近平主席与莫迪的非正式会晤,正值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即将召开之际,印度将首次作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参会。如果印度愿意与中国缓和关系,携手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不仅将在西南方向上减少战略掣肘,更能与印度的贸易实现互惠互利。一旦广阔的印度市场对华敞开,在中美可能爆发的大规模贸易战中,中国将增添一分回旋的余地。中国要通过稳住印度,夯实自己的战略后方。
  所以,让我们记住2018年4月27日,这一天同时进行的两场重要首脑会晤,看似巧合,实则必然——二者都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际新秩序的最新动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