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隔两年都要出一部长篇小说
贾平凹:这般年纪却有更多的迷惑
2018年04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当评论家、编辑在点评自己的作品时,66岁的贾平凹就像学生一样正襟危坐,忐忑不安,战战兢兢。评论家有时候说错了书中主人公的名字,贾平凹也从不插嘴纠正、提醒。在近日进行的新书《山本》首发活动中,贾平凹仍保持着学生风格。
有作家写到一定时候
就容易投机

  《山本》是作家贾平凹的第16部长篇小说,也是他酝酿多年立意为秦岭做传、为近代中国勾勒记忆的史诗巨著。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秦岭腹地的涡镇,以女主人公陆菊人与涡镇枭雄井宗秀之间相互凝望、相互依存又相互背离的命运纠缠为主线,推演了一部宏阔浓烈又深情悠远的秦岭地方志。贾平凹说,写人比写动植物更有意义,更能表达他所要写的对于现实的恐惧和对于生命的无奈。
  贾平凹1973年步入文坛,40多年来已创作长篇小说16部,近些年来更保持两年一部的出版节奏。“一部部写下来,其实压力很大,如果没有创造、创新,就等于没写。”贾平凹打比方说,这种感觉就像跳高一样,突破一次,其实就是突破一厘米。所以就要想方设法,写得和以前不一样。比如《极花》故事单一,是第一人称写的,以主人公极花的心理感受来写。《老生》写了四个阶段,就要有一个结构把这四个阶段网起来,思来想去,里面加入了《山海经》。而《山本》要全方位来写,秦岭动物、植物、山水、风俗都要写。
  对于每两年就推一部长篇,贾平凹实言以告,“总觉得有东西要写,总觉得最好的作品是下一部。”贾平凹更时刻告诫自己,有的作家写到一定时候,就容易投机,就容易写不动。他认为,这是因为他们早已和社会脱钩。“对于生活、社会,一定要有机警心,要保持敏感,对写作永远产生寂寞感。”
每个作家都在写自己
但也有很多迷惑

  这十多年来,贾平凹的长篇小说书名都是两个字,《高兴》《秦腔》《古炉》《极花》……“我喜欢两个字的书名,这是我自己的爱好。”他说。
  关于《山本》书名的来历,贾平凹特别提到,这本书是写秦岭的,原来叫《秦岭》,后来觉得与曾经的《秦腔》容易混淆,就变成了《秦岭志》,再后来又改了。贾平凹解释,山本,“本”字出口,上下嘴唇一碰就打开了,如同婴儿才会说话就叫“爸爸妈妈”一样,张口音这才是生命的初声。“给书起名,跟给孩子起名是一样的。”
  贾平凹坚持认为,说到底,每个作家都是在写自己,写自己的各个方面,“就像《西游记》其实也是在写一个人的情感,是把人性各方面分散开来写。”尽管是写自己,但他坚信,你的能量,你的视野,你对天地自然、对生命的理解,决定着作品的深浅和大小。“我是写了几十年的人了,又到了这般年纪,有些东西只能看透,有自己的体悟,但更多的东西也在迷惑,企图去接近它,了解它,向往它。”  (路艳霞)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