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民生资金平台启用近半年,发现2000多个问题需整改
钱都花到了哪,纪委一目了然
2018年05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嘉祥县纪委工作人员介绍该平台使用。 本报记者 贾凌煜 摄
     本报济宁5月2日讯(记者 贾凌煜 通讯员 薛海波 孔令亮 陈迎) 教育培训、低保补贴等民生资金一直是基层腐败的重灾区。嘉祥县民生资金大数据信息平台自去年12月启用以来,经过及时对比研判,先后发现了2000多处问题需整改,确保每一项民生资金都用到合适的地方。
  2017年初,由嘉祥县纪委牵头建设了民生资金大数据信息平台。该平台划分为民生资金、民生项目、基础数据三大板块,设计筛查、对比、统计、预警四大功能。前期,通过部门提报的方式,平台向县委组织部、公安局、财政局等21个部门进行相关数据采集,数据涉及教育培训、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类、支农惠农类等在内的9大类73小项民生资金,涉及车辆信息、不动产信息、殡葬信息等基础信息21项,录入数据超过1100余万条。
  “比如公交老年卡这一项目,我们就筛查出一些问题线索,如这位申领人的身份证号显示其年龄为30岁,然而根据规定65岁以上嘉祥居民才可以申领老年卡。”该平台工作人员介绍,仅凭这点这还不能判断这条信息就是问题线索,因为在嘉祥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可以享受公交优惠政策。于是,工作人员根据其身份证号查询该人是否为贫困户,发现不是。
  “这就需要我们向公交公司反馈这条信息了。”工作人员说,不仅如此,平台还设置了自动预警,每天对所有平台内的数据进行一次对比,确保信息随时更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嘉祥县纪委常委王贺介绍,从去年12月底至今,通过嘉祥县民生资金大数据信息平台的数据碰撞,已发现5000多条不对称数据,远远超过往年人工发现问题数。经分析筛选后,确认有2000余条需要部门整改。4月19日,嘉祥县纪委已将首批问题线索告知所属部门,并要求一个月内反馈整改意见。
  该平台通过“互联网+监督”的方式,不仅实现了对民生资金的监督,也是对各部门履职行为的规范和震慑。同时,嘉祥县住建和民政部门也已经向纪委部门申请,利用该平台查询相关信息,确保每一项民生资金都用到合适的地方。

 □相关链接                 
移交问题线索50条 给予9人党政纪处分
  为确保监管效果,嘉祥县新出台了数据处置制度,明确问题分类处置流程。
  具体来说,对平台发现的一般问题,移交派驻纪检监察组督促监督部门进行自纠、建立整改台账、健全完善监督管理制度,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对发现的疑似线索性问题,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通过谈话函询、立案审查、移送司法等方式及时进行处理。
  自平台试运行以来,全县相关部门单位健全规范各项规章制度15项,规范资金使用行为近12万元。同时,平台已向6个部门下发了整改通知书;移交问题线索50条,立案9起,给予9人党政纪处分。
  本报记者 贾凌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