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动通公司港电分公司电气维修班班长吕华
潜心钻研,攻克电力故障难题
2018年05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片 本报记者 隋忠伟 通讯员 刘勇 徐一杰  

  同事们眼中,吕华是一位勤思考、爱创新的好班长。“无论干什么工作,只有紧跟时代、港口的步伐,个人才能成长。”这是股份动通公司港电分公司电气维修班班长吕华对自己的评价。
  1990年来港工作以来,吕华扎根供电系统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工作一线,研究总结出多项电力系统故障的“治病良方”,先后荣获“日照市有突出贡献的技师”“日照市技术能手”“日照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技术能手样样精
改造多项技术

  2012年,110KV港口I站微机监控保护改造工程即将完工,吕华与班组员工田红旭进行设备调试时,发现110KV高压开关无法合闸。“这不合理啊,”田红旭纳闷地说,“都是一丝不苟按照图纸进行改造的。”吕华二话不说,逐一分析开关合闸回路,查找二次接线图线号,并到开关柜控制箱内排查故障原因。真相慢慢浮出水面,常开触头“抖动”造成线路接触不良,致使开关无法合闸。
  “港口电气设备故障,吕班绝对是大拿!”田红旭竖着大拇指说。在110KV港口II站电气安装工程中,吕华及时查出并更正施工图纸各类设计错误70余处,创造了用时38天完工的记录。2014年,他所在的电气维修班仅用3个月就完成了港口3#站、港口4#变、西港6#变小电流接地系统改造,将西港区的高压电缆接地故障报警准确率提高到95%以上。
  针对西港散粮系统高频次发生无故障跳闸现象,吕华采用“五步推算法”进行分析,以《改进控制回路降低西港3#变软起跳闸次数》为课题进行攻关,使设备每月平均跳闸次数由10.2次下降到每月1.33次,提高了软启动器及电动机的使用寿命,保障了用电单位装卸作业的可靠运行,船舶离岸时间缩短4.4小时/月。
  在电缆敷设工程中,吕华创新实施“绞磨牵引全程排放铝制拖滑轮车敷设电缆”施工工艺,使放电缆作业人员数量降为原来的1/8,每年为公司节约人力成本80余万元。经过多年的摸索试验,吕华不断完善扁平电缆的施工工艺、流程,采用“扁平电缆外护套热硫法”和“扁平电缆外护套冷硫法”修复6KV扁平电缆。同时,吕华发明6KV扁平电缆中间头制作工艺,使元件使用寿命由2年延长到3年,每年为港口节约成本10万余元。
  作为日照港煤炭I期四座变电所微机远程监控改造项目的负责人,吕华对日本欧姆龙3E电机保护装置进行技术改造,利用附加装置解决动作保持和远程复位的技术难题,节约设备投资近50万元。投运20多年的老变电所成功实现无人值守,16名运行人员充实到其他工作岗位,为公司节约大量人力成本。
打造学习型团队
为单位节省开支提效益

  多年来,吕华依托“做知识型员工,建学习型团队,争创一流业绩”的班组愿景,积极建设“学习型组织”。吕华提出“故障维修现场就是培训场地”的“师带徒”理念,带头编写《变电所设备检修规程》《变电所设备试验规程》《日照港供电系统图》,用于青年员工技能培训;总结提炼“4M”管理法,夯实基础管理,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使班组连续9年保持市级“青年文明号”称号。
  为解决港口电气设备维修中的各种疑难问题,吕华鼓励班员进行技术创新,所在班组先后完成10余项技术创新,为公司节约成本100多万元,创造效益180万元。电气维修班多次被评为全国、省部级“优秀质量管理小组”。
  时光荏苒,挡不住能工巧匠的潜心沉淀。来港工作26年间,曾经的普通维修电工成长为公司的行家里手。岁月的风霜悄悄爬上鬓角,但在吕华看来只要自己的技艺能够在徒弟那里得到传承,能够在港口生产建设中发挥作用,再多付出都心甘情愿。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