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血缘的亲情撑起一个家
——荣成俚岛镇包村干部刘青帮扶工作小记记者王震通讯员付明孙艳丽
2018年05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6年前,一场疾病,让荣成一位包村干部与一家人紧密相连;
  6年来,180多条扶贫帮困记录,记下了这位包村干部的帮扶点滴,要不是镇党委书记下村访问,这个跨越血缘亲情的感人故事恐怕还会继续隐藏下去……
  今年3月,俚岛镇党委书记到该镇香山前村走访,一位名叫王玉芹的妇女“闯”进了村委办公室,为在场人员详细讲述了包村干部刘青6年来为自己家倾心付出的点点滴滴。
“老伴一场病,
让我们和刘青结下亲情”

  王玉芹与老伴刘德和原本有着令人羡慕的幸福生活。夫妻俩经营4亩苹果园,早过起了小康生活。2012年,刘德和被确诊为鼻咽癌,巨额的医疗费用让家庭一度陷入困境。
  作为香山前村包村干部,刘青到刘德和家的时候,看到的是,破旧不堪的房屋、在炕上痛苦呻吟的刘德和、愁眉不展的王玉芹,“虽然我不会治病,但只要二老需要我,我一定尽全力帮忙。”这是刘青给刘德和一家的承诺。
  很快,刘青与刘德和一家结成帮扶对子。之后,刘青每月都要到刘德和家走一两趟,陪老两口拉拉家常,有时还捎上药和食品。临近年关,怕他们没钱过年,刘青就给王玉芹送来600块钱,安慰说:“大姐,有困难我们大家帮,您别拿我当外人!”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4年,刘德和又被检查出舌癌,原本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两场大病让刘德和生活无法自理,需要人照顾,王玉芹根本抽不开身。于是,刘青便把刘德和安排给在人民医院工作的丈夫照顾。刘德和需要长期吃止痛药,为方便刘德和用药,刘青自掏腰包帮刘德和买来药品、中耳炎液、棉签等,尽可能减轻刘德和的负担。
  王玉芹常说,“是老伴的病,让我们和包村干部刘青结下了亲情”。
180多条帮忙记录
刘青用心走过的足迹

  因为长期接受放疗,刘德和的身体十分虚弱,去医院复诊来回几十里路,是对身体的极大考验。为方便老人看病,刘青主动当起了专职司机。 去年9月,刘德和需要到医院打针。刘青早上6点30分准时拉着老两口去医院,然后再将老人送回家。不仅如此,刘青还自掏腰包买了几千元的药品。
  52天里,刘青就像亲闺女一样守在老人身边,风雨无误,尽心照料,毫无怨言。提起这些,王玉芹直掉眼泪,她说:“52天不间断接送我们,就是亲闺女也难做到啊!”
  其实,刘青的家庭担负并不轻松。父母和公婆都年事已高,父亲患脑出血,母亲行走不便,自己平日工作繁杂,经常无暇照顾老人。但只要老百姓需要她,她就立马满血复活,“这都是扶贫干部应该做的,这都没啥,俺们都是这么干的。” 在刘青看来,自己只是做了一名扶贫干部应该做的。
  王玉芹有个专门的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刘青为自家提供的帮助:“5月20号,买了150块的药”“6月1号,送到医院,买了50多块的药”“找车送医院,帮忙收花生,给了1000块钱”……180多条记录,是刘青用心走过的足迹。

  包村干部刘青(右)。
“刘青就是我的家人”
  刘德和是省标建档立卡贫苦户,刘青是帮扶责任人。
  王玉芹有一本电话簿,最显眼的位置写着刘青的电话号码,“我把刘青的电话跟家人的电话记在一起,因为她就是我的家人,就是我的亲闺女。”王玉芹说。
  为帮刘德和一家脱贫,刘青没少费心思。她给王玉芹安排了村保洁员的工作,王玉芹每年既能有几千元收入,也能随时回家照顾老伴。今年,她又给王玉芹联系纺绳厂的工作,年收入万余元。
  在荣成,像刘青这样的扶贫干部有数千名。如今,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荣成贫困户全部脱贫,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摘帽推出。今年,荣成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有机衔接,更加注重提高脱贫质量,更加聚焦增强贫困人口获得感,高标准实施“暖心工程”,引导社会公益组织、志愿组织成立心理疏导队伍,加大对因病因残贫困户精神扶贫力度,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