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动物角膜代替人角膜让万名患者复明
2018年05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7日,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何友(左)和史伟云(右)获得山东科技最高奖。 本报记者 戴伟 摄
     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史伟云是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所长、山东省眼科医院院长。从事眼科医教研一线工作37年,他研发的新型生物工程角膜临床应用效果完全达到了人角膜供体水平,用猪的角膜代替人的角膜,累计让全国30余个省市的1万多名疑难角膜病患者复明。

  本报记者 范佳 实习生 马卓仪

一开始做手术
便忘掉职业病痛

  在山东省眼科医院,史伟云和同事们一直坚持一个惯例:只要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都要安排手术,一般不超过两天,哪怕加班也要把手术做完。 
  记者采访史伟云时,他刚从手术室出来,采访的时间是从繁忙工作中挤出来的。而在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颁奖这天,奖励大会刚一结束,他便要赶往青岛参加学术会议。
  史伟云从事眼科事业37年来,一直坚持工作在眼科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第一线。他没有周末,节假日也不休息。假期被他看作是做课题研究的宝贵时间。
  眼科手术很精细,为了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史伟云从不喝咖啡,也很少喝酒。虽然他也经受着不少职业病痛,但只要坐到显微镜前开始手术,便什么都不想,进入忘我状态。“如果身体好的话,我干到七十岁没问题。”史伟云笑着说。
  作为中华医学会角膜病学组组长,史伟云教授以推广传授角膜移植技术为己任,主持成立首个国际角膜移植手术培训基地,截至目前已培训200余名国内高级医生(40%正高级、40%副高职称,20%博士和高年资中级医生)与10位国际医生。
研究动物角膜
代替人的角膜移植

  针对我国角膜供体严重匮乏和角膜病诊疗技术落后两大难题,史伟云创造性地完成全球首个生物工程角膜研究:用动物角膜基质经过脱细胞和去抗原的处理后,来替代人角膜基质。
  生物工程角膜保留了天然角膜基质胶原蛋白结构及透明性,生物相容性好,安全性高,能与周围组织快速整合,移植角膜透明,患者视力快速恢复。
  研究成果转让给中国再生医学国际有限公司,作为一项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划时代产品,极大地改变了我国的角膜移植手术角膜供体奇缺的困境。
  史伟云坦言,这一研究突破起来很困难,花费了五年时间才成功,现在还不是百分之百完美。目前生物角膜可以替代50%的供体。
  史伟云说,他成功的原因在于他能将临床和基础科研相结合。单独做科研不懂临床不行,有时不能发现临床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反复改了多次保护液的配方才成功。”
  2009年,山东省眼科医院与省红十字会联合成立了“山东省红十字眼库”,史伟云开创了原位角膜取材法替代了原来要捐献整个眼球的取材方式,保护了捐献者遗容,大大提高人们对角膜捐献的接受程度,提高了角膜捐献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