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连名字都不会说但他们是快乐的
记长清特殊教育学校和这里的孩子
2018年05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老师按时到家里给送教生上课。学校供图
     在长清区平安街道办事处军民共建路,有一所特殊学校。学校老师也很特别,属于教师队伍中的“特种兵”,怀揣一颗超乎寻常的爱心,默默坚守在爱的教育最前沿,用辛勤付出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本报记者 于梅 董从哲

长清特殊教育学校
送教上门献爱心

  从外面看,这所学校和我们常见的一所小学没有什么两样,但走进学校教学楼,这些学生的模样,从面貌上都能看出来,他们和其他大多数的同龄孩子不同。他们患有智力障碍、聋哑残疾或自闭症,是命运里最不幸的孩子。他们就读的这所学校,就是长清区特殊教育学校。
  助残日来临之际,记者走进这所学校采访。校长卢圣国告诉记者,这所1985年建校的特殊教育学校,原先叫长清区聋哑学校,近期才改名为长清区特殊教育学校。这所学校目前有在校生71人,送教生13人,全部是来自长清和各乡镇的脑瘫、智障、自闭症、肢体残疾儿童。所谓送教生,卢校长解释说,因为这些孩子没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家长的随时照顾,因此这13名孩子还不能来学校学习,只能有老师按时去家里上课。自从2015年,学校就开始送教上门。他们最远曾经送教到万德一个村,老师十分辛苦。据介绍,送教上门的内容包括康复指导、课业学习等。校长卢圣国告诉记者,老师们坚持按规定的时间,每周每人一次,每次3课时送教上门,让残疾学生在运动康复和认知上得到提高。而在校的孩子一周回家一趟,其他时间都在校内统一食宿,回家的孩子,一个月还能领到五十元的路费,补贴家庭。而这些家庭,普遍存在着经济困难的情况,有的连大人也是智障患者或者残疾人。学校里尽可能帮助这些家庭,学校里需要保洁员,会安排学生家长干,这样,她既能挣点钱,还能帮着照看自己的孩子。
学前直到初中
课程一个不少

  这所学校,承担着学前直到初中的教育内容,但由于这些孩子的基本智力条件,他们的教育目标也和正常的学校不同。正常学校开设的语数外音体美,被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绘画与手工、运动与保健、畅游和律动等科目代替了。走进教学楼,每间教室的牌子上,挂的看起来是幼儿园似的某某花朵班,感统训练室、智力启发教学室……教室里的桌椅也与普通的教室的桌椅不同。“因为这些孩子活泼爱动,有的很难坐住,为了防止碰到桌椅砸伤碰伤,这些桌子都比较特殊。”卢校长说,根据相关规划,3-6岁是对孩子智障残疾进行抢救性康复的最好阶段,错过了这个时间段,往往效果不佳。而最重要的是家长应该有优生优育常识,避免生下智力残缺或肢体残疾的孩子。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孩子虽有缺陷
却从来没有烦恼

  记者也参观了孩子们的运动场和食堂、宿舍。运动场上,老师在领着孩子做操。学校的老师告诉记者,音乐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做操的时候,他们跟着音乐跳操,看起来十分兴奋、快乐,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记者看到,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站队,跟着老师和着节拍跳操,看起来有些正常孩子的样子。学校的老师说,这些孩子整天无忧无虑地快乐地生活,虽然命运里是不幸的,但是却从来不知道烦恼,他们是天然的乐天派。除了孩子们的学习,他们的住校生活也要有更多的人照顾。学生的宿舍,每天都要有老师值班,等到孩子们都睡下了才能离开。孩子们的食堂里,一切整洁有序,午餐的菜品散发着香气,安全卫生,品种也丰富多样。
  据介绍,学校的最终教育目标,是帮助他们获得自理能力、生活能力,尽可能地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但是这个难度还是很大的。学校积极引导校外的老师进校讲课交流,学校的学生出去,融入其他学校的班级听课,还组织学生到福利院或敬老院去提供志愿服务。孩子们的情况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不少学校、社团将这里作为活动基地,为孩子义务辅导,提供爱心支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