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改革解难题 以改革促发展
——聊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纪实
2018年05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长新 李战来 田冰

  聊城市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抓铁有痕的务实精神,强化领导,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形成了符合聊城发展需求的总体设计,在惠民便民措施上形成具有聊城特色的公立医院改革之路,广大患者对医院的总体满意度不断提升,被评为“2015年全国医疗卫生改革示范单位”。
  突出顶层设计,催生“源动力”,为改革创造良好环境
  “医改”事关人民群众健康,是世界性难题。能否在满足老百姓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需要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找到平衡,既考验执政智慧,又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为做好医改的顶层设计,聊城市多措并举为公立医院改革配套服务。
  领导重视,部门配合联动。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经常调度医改进展情况,并亲赴一线调研改革工作;市委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医改和公立医院改革工作。部门配合联动,市医改办发挥牵头作用,组织协调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全力以赴支持推动改革,遇重大改革事项及时研究,及时安排,及时部署,各相关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研究制定相关改革政策和文件,不断完善了政策体系。物价等部门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医疗服务价格的改革实施意见》,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在保证“公立医院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整体负担不增加”的前提下,积极稳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公立医院因取消药品加成所减少的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补偿80%,已调整2000多项医疗服务价格。坚持医疗、医保相互衔接、配套联动,除门诊诊疗费外,调整的其他医疗服务收费全部纳入医保支付政策。积极推行单病种收付费方式改革,去年9所城市公立医院实施单病种收费累计数量达到266个,医保按病种结算数量97个。机构编制部门牵头组织对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医管办负责考核的具体实施。考评结果以适当形式公开,并与财政补助、医保支付、绩效工资总量以及院长薪酬、任免、奖惩等挂钩。
  完善机制,保障改革任务落实。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对部门联合推进的事项由市医改办组织专题会议研究,需5个以上部门联合会签的文件实行会议会签。建立了台账制度。完善督办机制,对列入年度改革任务台账的事项,每月一调度,每季一汇总,每半年一总结,对完成的任务实行销号制度,对进展缓慢的进行重点督察督办。落实政府投入责任。设立了医院发展、重点学科(专科)、人才培养等专项资金,分期分批对符合规划的建设项目和大型医用设备购置予以支持,扶持市以上重点学科(专科)建设,加强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中青年技术骨干的培养引进。    措施有力,卫生部门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相关科室具体抓,机制健全,责任明确,措施扎实,强力推进改革进展。积极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2015年,市卫生计生委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联合体建设的措施。目前,全市已建立医疗联合体22个,覆盖医疗机构197家,实现了县(市、区)和市直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覆盖。
  创新工作思路,激活“新引擎”,探索符合实际的改革路径
  创新管办体制,建立权责明确、运行规范的公立医院办医模式。
  开展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建立三权分离、相互制衡的现代医院组织架构。建立公立医院理事会制度,市卫生计生委与有关部门联合出台《聊城市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实施方案》,市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密切配合,协同推进,相继制定《市直实行法人治理结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办法》等7个改革配套文件,卫生、编制部门组建了外部理事库和监事库,各公立医院组建了理事会、监事会和决策层,完善了公立医院院长负责制,制定了医院章程,推进了院长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目前全市32所公立医院全部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建立,运转良好。
  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落实考核结果与补助资金挂钩。严格落实医院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障政策,市级财政对离退休人员实行经费单列。优化医院财务运行管理,实行总会计师委派制度,市级4所三级医院全部设立了总会计师岗位。
  分配机制撬动医院发展,激发人才活力。深化人事编制制度改革,出台《关于市级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总量备案有关事项》,根据各医院业务水平、类型特点、床位数、门诊量等,完成了人员控制总量核定,市属7所医院核定人员总量10876名,比原编制增加7635人,是原来的3.3倍。深化用人制度改革,扩大医院用人自主权,公立医院在人员控制总量内,根据工作需要,按规定自主制定岗位设置和招聘方案,自主聘用人员。
  大胆实践探索,打出“组合拳”,多举措便民惠民
  考虑群众特别关注的突出问题,全面推广惠民便民措施。在去年全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5项重点指标完成情况通报中,聊城市药占比、门急诊次均费用2项指标获全省第1位。
  药品网上分类采购,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严格落实药品网上集中采购制度,网采率达92%以上。加大培训力度,解读两票制政策及平台实务操作,安排部署两票制推进工作,“一品双规”和“两票制”全部得到落实。进一步推进药品带量联合采购,组建聊城公立医院药品采购联合体委员,开展联合体药品采购议价,目前41个品种议定成交;在县级联合采购方面,各县市区都成立了采购联合体。
  强化多项指标监控,切实让患者共享改革成果。2016年,市卫生计生委联合物价、财政等部门出台《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实施意见》,强化了对医疗机构总医疗费用、次均(病种)医疗费用、个人负担医疗费用等指标的考核,加强对基本医保目录外药品使用率、药占比、次均费用、参保人员负担水平、住院率、平均住院日、手术和择期手术率等指标的监控,实施了医药费用增幅目标控制、医疗服务收费信息公示、单病种限价收费等11项制度,严格控制了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检验结果及影像资料互认。推行了同级医院之间、有条件的上下级医院之间,检验结果及影像资料互认制度,有效减少了患者的检查费用。严格临床用药管理,在加强抗生素、抗肿瘤药、心脑血管疾病管理的基础上,实施辅助性、营养性等高价药品的重点监控,去年,市卫计委出台文件、列出22种药品清单,对县以上公立医院的采购情况,定期统计、定期分析、不定期通报。
  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构建合理的就医秩序。近年来,聊城市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方便看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的工作思路,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为重点,以规范医疗机构诊疗行为为抓手,以区域医疗联合体为载体,广泛开展优质资源下沉服务,强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2016年,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意见》,按照以人为本、群众自愿、统筹城乡、创新机制的原则,以30种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为突破口,加强政策引导,综合运用医疗、医保、医药、价格等手段,完善服务网络、运行机制和约束激励机制,逐步建立了符合聊城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去年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占比40.3%,高于2016年全国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