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1线配144名司机,平均不到25岁
首批地铁司机以老带新,“手指口呼”为保乘客安全
2018年05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地铁驾驶员实车驾驶练习。  地铁运营公司供图
     R1线首列车马上就要进入紧张的调试环节。从这个阶段开始,地铁司机就要正式登场了。144名地铁司机将为R1线服务,其中包括经验丰富的老司机领队。首批地铁司机平均年龄25岁以下,有八成是由济南自己培养的订单生。在驾驶过程中,他们每天要重复上千次指令,在枯燥中坚守,以“安全、高效、精进”的操作,护送乘客出行。
  本报记者 魏新丽 赵夏晔 

需独立驾驶5000公里
准司机才能拿上岗证

  5月10日下午,记者来到范村车辆基地探访,此时济南轨道交通集团运营公司已经正式入驻。在基地一间培训室,记者见到了5名正在培训的准地铁司机。除了他们,还有42名准司机已经前往青岛四方股份公司进行为期10天的培训。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运营公司车辆部乘务中心副主任孙嘉介绍,目前到岗的这47名新司机都是订单生,去年毕业后就入职运营公司。“入职后他们前往苏州进行了为期8个月的培训,4月刚回到济南。”
  “在苏州我们进入正线班组学习,先是跟着师傅开,后来作为学员司机单独操作。”新司机湛晓林说。
  孙嘉介绍,未来R1线将有144名司机为其服务,其中八成是订单生,都是济南自主培养的。这些订单生大多是95后,整个司机组平均年龄在25岁以下,将为济南地铁注入新鲜血液。
  不过,这些准司机还不能马上上岗,需要独立驾驶5000公里后,经过专业评估,才能拿到上岗证。因此,济南地铁也经过社招,招来了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做新司机的领路人。
  “社招条件很苛刻,需要有5年地铁驾驶经验。”孙嘉表示。济南地铁的四个司机编队也分别由一个老司机作为领队。这些老司机来自苏州、广州、成都等地,将用外地的经验,为济南地铁领路。
  对于R1线来说,144名司机的编制稍有富余,主要是为了未来开通的R3线做人员储备。
一趟上百次“手指口呼”
司机要手到眼到心到

  地铁驾驶室有几十个按钮,对外人来说,可能完全摸不着头脑,但是司机们对于按钮的名称和用途,需要烂熟于心。“工作状态更多是机械化的,每天指令重复几千次。”孙嘉说。地铁一般都是按照设定好的路线和速度运行,且有自动驾驶系统,但是地铁司机的压力依然十分大。
  “手指、口呼”是地铁司机的必修课,比如将到站的时候,他们会伸开左手指向屏幕,喊出标准用语,提醒自己正确操作。这种自言自语看上去有点傻,却是保证安全所必需的。
  “运行过程中,遇到灯、路、岔都要手指口呼。如信号灯、道岔的位置、限速标志等。一个区间要做六七个手指口呼的指令,一趟下来,差不多有上百次。”湛晓林说,在这个过程中,司机需要做到“手到、眼到、心到”。
  车辆进出站,司机更是要集中注意力,确认很多细节。“进站前要确认速度,让乘客感到舒适;车门开启后,主控手柄要拉到制动区,然后查看车辆双门开启情况,站台客流情况等;车辆启动时,要手动关闭车门,确认空隙安全、确认站台门关闭等。”湛晓林说。这些细节要保证万无一失,才能给乘客提供舒适安全的乘车环境。
地铁突发状况300种
司机要最短时间处理

  据了解,济南地铁为单人驾驶,每辆车配一个列车长,一个司机。因此,这些司机都要具备独立驾驶经验,也需要独立处理许多突发事件。
  济南R1线由高架段和地下段组成,相对于地下段,高架段的驾驶难度更大。“高架段驾驶,容易受到风雨雾雪等恶劣天气影响,还容易受异物干扰。”孙嘉说。这对R1线的司机们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虽然目前地铁主要采用自动驾驶,但是每名司机都需要熟练掌握手动驾驶技术,并且确保不生疏。“在非高峰期,每趟行程中司机都要采用手动驾驶一段时间,以保持手感和技术。”孙嘉说。
  地铁突发状况多达300种,比如逆变器故障、车门故障、空调故障等等,地铁司机们需要在最短时间找出故障,尽快处理。因此,他们心中要时刻绷紧安全弦儿。
  “即将成为一名地铁司机,我感到很大的责任,我身后拉着成百上千的乘客,要送他们安全上下班。”湛晓林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