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边,艺术家们引吭高歌
山东文艺界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启动
2018年05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艺志愿者的现场演出很受欢迎。
     慰问演出、捐赠书画、捐赠电子琴、文艺支教、建设工地采风……19日,山东省文联、山东省文艺志愿者服务团将一系列文艺志愿服务送到了菏泽市东明县长兴集乡,正式拉开了“到人民中去”2018年山东文艺界5·23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的序幕。接下来,我省将有众多文艺志愿服务到群众中去。

  本报记者 师文静    

十里八村的老乡
都来看演出

  19日上午,由山东省文联、山东省文艺志愿者服务团主办的“到人民中去”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在菏泽市东明县长兴集乡举行,偌大的长兴集乡广场上已经会集了万余名观众,座无虚席,只为一睹省城来的艺术家们的风采。
  5月的乡村,田地里的麦子已泛黄,马上就要丰收了。19日一大早,长兴集乡十里八村的村民们就骑车、开车、搀着老人、抱着孩子、带着板凳马扎一路紧赶慢赶前往刘乡小学附近的广场,因为艺术家志愿者们送来的大型演出马上就要开演了。很快,演出现场便人声鼎沸。
  长兴集乡是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的重要阵地,原来的贫困乡的乡亲们已经住上了整齐规划的二层小楼,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这里,就如山东歌舞剧院歌唱家侯巨强演唱的《美丽乡村》中描写的一样,“风吹过麦田,层层起波浪。健身广场,音乐奏响,座座楼房,温暖的灯光……美丽乡村,可爱的家乡,一天天美丽,一天天富足,一天天漂亮。”
  9:30,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在舞蹈《牡丹颂》中开始。接着,热爱吹打乐的鲁西南老乡听到民乐演奏家齐乐的唢呐表演,现场气氛迅速升温。口技表演《百鸟争鸣》、大平调《收姜维》等节目让老乡们感受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听到相声《方言戏曲》老乡们笑得前仰后合。
  因为《包楞调》《一起幸福》《我是黄河泰山》《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歌曲大家耳熟能详,现场始终洋溢着幸福欢快的气氛。听着艺术家们一次次真挚的演唱,老乡们不断报以热烈的掌声。
  带着妻子、孩子从县城赶回长兴集乡看节目的小张告诉记者,他老早就期待着这场演出了。“从没看过这么多艺术家的现场演出,第一次看,开了眼了。”竹林新村的老年人看完演出,还跟记者要走了节目单,一个劲儿地称赞“好看、好看”。
文艺志愿者
为老乡“新编”作品

  为了拉近与老乡的距离,与他们产生共鸣,济南市曲艺团相声演员朱海棠、李洋对《方言戏曲》进行了重新改编,融入了东明县方言和菏泽戏曲。“东明人管不好叫‘孬嘞’,最有意思的是太阳不叫太阳叫‘柔地儿’,管月亮叫得最好听了叫‘月明地儿’。”这段新编惹得乡亲们一阵大笑。朱海棠告诉记者,为了这一小段,他前一天特意找到村里年龄特别大的老人们聊天学习了一下午,选出了这些有代表性的词。
  朱海棠称,相声只有贴近群众,走到百姓中,才能更鲜活,更有生命力。“尤其是对从没接触过现场表演的孩子们来说,看这样的演出,能启发他们艺术的敏感性。孩子们接受力很强,也许会激发他们的一些想象力,种下艺术的种子。”
  除了演出,几支“齐鲁文艺轻骑兵”小分队还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文艺志愿服务。省舞协选派2名专业舞蹈教授开展舞蹈支教,省音协艺术采风小分队到黄河滩区村台和建设工地实地采风。
  在活动现场,支教小分队成员、长清实验小学老师李昌伟给刘乡小学的孩子们上了一堂一个小时的音乐课,从简单的乐理讲起,教会了孩子们唱《同一首歌》。他感触特别深刻,“偏远乡村真的非常需要音乐课、音乐老师,这些孩子已经六年级了,竟然没有上过一堂音乐课,他们无法完整地唱完一首歌曲,张口就跑调。文艺志愿者应该多到这样的地方,为百姓和孩子服务。”李昌伟说,音乐对培养孩子的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自己以后会多参加文艺志愿服务,也希望乡村孩子音乐课的问题早日解决。
  书画小分队的志愿者们给老乡送去了书画作品。省书协常务副主席孟鸿声则告诉记者,每次到基层,书法都非常受欢迎。“书法传递美、传递人文精神,能得到百姓共鸣,书法家的价值就得到了体现。”
  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王世农表示,山东文艺界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就是把文化艺术种在基层,启动仪式后,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慰问演出、文艺支教、文艺扶贫、文艺采风等247项活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推动山东文艺事业再上新台阶。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