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5月29日讯(记者 孔茜 通讯员 孙兆兵) 近日,济宁高新区召开“证照分离”改革试点阶段性总结会。通报了自3月16日“证照分离”推行以来,包括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事中事后监管方案逐步完善、审批事项名称一致规范等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就改革试点评估情况予以汇报。
自“证照分离”正式推行以来,改革红利持续释放,截止5月18日,济宁高新区新设立企业409户,涉及行政审批事项288项,其中107户企业共207项审批事项命中“证照分离”改革,准入准营门槛较大程度降低,特别是告知承诺制市场反馈积极、成效显著。同时,5种改革举措、监管制度及“双告知”工作等都在稳步推进中。
据介绍,针对许可信息认领积极性不高、认领率低以及事中事后监管基础不牢、风险较大的问题,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各相关单位改革试点职责,部署了省级改革事项协同监管方案的制定任务。各相关单位应扛起改革担当,积极认领推送信息,提高信息共享程度,创新监管理念,严格落实事中事后监管措施,为“证照分离”下半年在全市推广拿出可借鉴、可复制的高新方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