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街、海港路上有了“彩色慢道”
市区首个慢行系统改造完工,专属车道让骑行更安全
2018年05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市民骑着自行车在南大街慢行道上行驶。 本报记者 秦雪丽 摄
  本报记者 秦雪丽 杜晓丹 通讯员 王为超 

  近期,细心的市民会发现,在南大街和海港路的两侧道路上,出现了一条红色慢道,这是烟台慢行系统改造的一部分,自行车有了自己的专属彩色跑道。据了解,南大街、海港路慢行系统改造工程自3月11日正式开工建设,经过2个多月的奋战,于5月28日凌晨全部完工,完善了道路服务功能,提升了城市形象,打造烟台市民慢生活。
  道路更平坦,骑车更舒服
彩色慢道成为城市一道风景

  5月30日上午,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在南大街文化中心附近的慢行系统道路上,三三两两的市民聊着天,散着步,不少市民还悠然地骑着自行车,畅行在繁华的南大街,成为市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据了解,南大街、海港路慢行系统改造工程自3月11日正式开工建设,经过2个多月的奋战,于5月28日凌晨已经全部完工。南大街慢行系统主要指解放路至大海阳路段,施工面积1.5万平方米,增加慢行系统道路1.1万平方米,总长度2.5公里,去掉路口,道路两侧的慢行道路加起来一共4.2公里。
  据南大街、海港路慢行系统改造施工项目负责人刘维航介绍,南大街和海港路慢行系统改造工程作为烟台市区交通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主要是在南大街和海港路建设自行车专用道,并实现机动车道、自行车道和人行道的有效隔离,确保行人和自行车骑行者的通行安全。南大街改造范围为大海阳路—解放路段,南大街两侧沿路增设彩色沥青混凝土自行车道,同时对现有人行道进行修整。
  “我家就在附近居住,尽管自己有老年证,但出门买东西办事,总喜欢骑自行车,主要是为了锻炼身体,这道路,我每天至少要骑车走两次。”在南大街文化中心附近的慢行道上,市民邵女士介绍,现在,自行车有了红色专用道,更醒目显眼,道路比之前更平坦,骑车更舒服了。
  在邵女士看来,这条彩色慢行道,也美化了环境。“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在彩色慢道上骑骑自行车,心情也非常美。”邵女士说,同时,与机动车分流,也更加安全。
从关注“车”到关注“人”
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形象

  “就这次慢行系统改造来说,海港路算是做得比较彻底的,道路功能分区更明确和清晰。”刘维航说,在海港路两侧不仅新增彩色沥青混凝土自行车道,还增设了两条公交专用线,从而大幅度提高海港路的人车通行安全和道路综合服务功能。
  记者在现场看到,海港路慢行系统改造已经完工,不过目前公交车专用道还没有对外开放,正处于道路画线阶段。
  南大街和海港路地处烟台市中心区和商贸区,振华、阳光100等大型商场和南洪街这个步行商业街罗列其中,独特的地理位置造成了南大街和海港路附近逛街、购物的人潮涌动,其中不乏步行和骑自行车出行的市民。
  “之前,南大街的自行车道与人行道没有实现隔离,造成人车混行,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尤其是在雨雪天气时就更加危险;海港路未设置公交车专用线,导致公交车与社会车辆混行,给公共交通造成不小压力,尤其在上下班高峰更是拥堵不堪。”刘维航说,也正因此,两大道路启动了慢行系统改造。
  刘维航说,之前,城市道路建设主要关注“车”,随着城市发展,市民出行方式多样化,加之共享单车的盛行,骑自行车的人也越来越多。而慢行系统道路的出现,可以更好地满足市民需求,提高行人和自行车骑行者等慢行者的出行安全,完善城市道路服务功能,打造城市慢生活,提升城市形象。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烟台市城管局市政处严把质量关和进度关,同时将借鉴张家口等全国试点城市的先行经验,结合烟台市中心区实际情况,考虑到南大街、海港路人流较多,采用“边改造边放行”的形式,保证了施工期间两侧人行道通行顺畅安全,也为烟台市绿色慢行交通系统改造升级打好首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