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谷,梨花谷
2018年06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漫长缤纷的赏花记忆里,梨花给予我的印象最为持久和鲜活。有人会说:不就是那个普通得不能够再普通的梨花吗?怎么会呢?这就要说到三十九年前,说到仲宫的梨花谷了。
  三十九年前的那个夏末,作为大军区炮兵政治部的一名文化干事,我奉命来到仲宫的山窝窝里。一个秋天和冬天过去了,忽然一天,我发现营区外的果园里奇迹般笼上了一层白色。那白色有如铺雪堆银,把几棵原本灰黑似铁的果树打扮得花枝招展。与铺雪堆银和花枝招展相对应的是扑鼻而来、透心入髓的清香。我一个激灵,这才意识到春天来了,果园里的梨花盛开了。
  盛开的自然不只我面前的这几棵梨树,而是整片果园,从道路两旁一直延伸到河道两岸、山脚上下的许许多多果园。放眼四望,远近一色,俨然一片阔大的冬日的雪原。自然,那扑鼻而来、透心入髓的花香也不是丝丝缕缕、时断时续,而是弥天漫地、波涛相接,把整片山谷乃至于军营都囊括其中了。
  那一刻我觉出了震惊,一种充盈着巨大喜悦的震惊。回到办公室,大半个上午依然无法平静。课间休息时我便溜出营区,走进东门外的一片梨园。那里成百上千株老树撑起了一片粉白的天空,脚下花影斑驳,身边花团锦簇,头顶蜂群营营,太阳在花影和花香的缝隙里徜徉……置身树下,我如同走进了一座远离尘世的天国。
  有了这样一次经历,仲宫的梨花就算是种到我心里了。
  两年后我离开军营,开始了新的生活,仲宫和梨花在我面前消失了。可当那年春天,妻子提出要带女儿外出踏青时,我第一个想起的还是仲宫。
  坐的是城郊公共汽车,颠颠簸簸将近一个小时到达仲宫后,我们爬上了公路南侧的一座小山。
  小山其实是群峰中的一处高地,置身于高地之上,仲宫镇和大半个河谷尽收眼底。那其中最耀眼也最动人的自然还是梨花。山路上的梨花,山坡上的梨花,河谷里的梨花,跟随公路一直向远方延伸而去的梨花,此起彼伏、交相辉映的梨花。远的似云、似湖,近的似仙、似妖——在中国古代汉语里,“妖”和“妖孽”“妖怪”并不是同一个涵义;“妖”,是“妩媚”到极致的一种状态,而“妩媚”从来都不是贬义词。
  “梨花谷!”我脱口而出。
  “哎呀,这个名字可太好听啦!梨花谷!梨花谷!”五岁的女儿鼓起掌来了。
  那时,每到春天,仲宫镇都要举办梨花节。后来梨花节停办了,再后来我与仲宫不期然有了一段新的缘分。每逢春天,寻找梨花便成了我的一件心事。
  第一次去的是军营。原本环绕军营的那一片片梨园,已被居民楼、别墅区所取代。河道两旁还有不少果园,果园里盛开着桃花。梨花自然也有,这儿一团那儿一簇,完全没有了记忆中的鲜活与荣华。
  第二次我寻找的就是原因了。有人告诉我,梨花谷的形成和衰落是一种历史现象:原先这里种植的泰山小白梨,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由于产量低、价格上不去,越来越无法满足农民发家致富的心愿,“砍梨换桃”也就成了一股风潮。这股风潮的结果,就是当年的梨花谷已经变成了一个以桃花为主的百花谷。
  我对桃花没有成见,对“百花谷”自然也乐观其盛,但我还是有点不甘心:那么大的一个梨花谷,延续了那么多年的梨花谷果真就这样消失了?这一次我找到仲宫办事处的两位同志。两人听过我的问题,说一声“咱还是到山里看看吧”,便把汽车向山谷深处开去。
  第一个去的是稻池大南峪。村干部介绍说,退回二十年大南峪是泰山小白梨的一统天下,现在是桃多梨少,梨的品种也换成了新疆库尔勒小香梨。
  之后去的是神仙峪。神仙峪又称八里峪,峪内层层叠叠全是果园,也是当年梨花节的展示区域。如今峪内姹紫嫣红,唯独少了梨花。然而站在神仙峪的高处,我忽然发现山谷下方的河道那边,出现了一片笼罩着棉絮一般云朵的湖泊。我眼前一亮,问两位陪同的年轻人:“你们看!那是哪儿?”
  两个年轻人打量了打量说:“西路,那是西路村的西河。”
  汽车出了神仙峪,不过几分钟,那片笼罩着棉絮一般云朵的湖泊便出现在面前了。村支书介绍,这里原先有一百多亩泰山小白梨,是当年泰山小白梨出口东南亚的重要基地。
  “小白梨现在还有吗?”我问。
  “早就没有了,淘汰十几年了。”
  “都是库尔勒小香梨?”
  “那倒不是。”村支书说:“红茄、一面红、三季、葫芦把、枣蜜丝……好品种多啦!”
  “经济效益呢?”
  “那没的说,多的能卖到七八块,少的也三四块,有几家一年挣到十多万。”
  “吁——”我长舒了一口气。一种广受大众欢迎的水果,在商品经济中是理应占有一席之地的。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走进不远处的一片梨园,来到园中几棵老梨树下。老梨树蟠枝龙貌,用粗壮高挺的手臂,撑起了一方粉色的天空。地下花影斑驳,身边花团锦簇,头顶蜂群营营,太阳在花影和花香的缝隙里徜徉……时隔三十几年,我终于又一次感受了梨花谷的魅力。
  梨花是大自然的赐予,梨花谷却是人和大自然共同的创造。只要人在,大自然在,说不定哪一天,仲宫的梨花谷还会大放异彩的。我相信,你呢?
  (本文作者为著名作家)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