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病
2018年07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赵小波
  新建的学校,几栋楼都起了名字,用泡沫板做成鲜红的大字,粘在楼顶上,很漂亮。
  体育馆是“弘艺楼”,其他的分别是“慎思楼”、“笃学楼”、“崇德楼”等。综合一比较,私下里认为“弘艺”应是“弘毅”,这样几个楼名出典都是传统文化,才一致。虽然心里这么想,可不能说出来,大字已粘上楼顶,不是征求意见,还是谨慎点好。
  其实,自己以前没这么稳重,看到错字就会纠正,不管谁。
  刚参加工作那年,一次校长用小黑板写了个通知放在办公室门口,上写着:“各位老师们:……”
  我以为“各”和“们”语义重复,不能并用,保留一个就行,就把自己的想法向校长说了。
  听我说完,校长笑了笑,说:“哦——,叫轻点就行呗!”便不理我了。
  看校长不理,又不能自己去改,只好讪讪离开了。但心里是想不明白的,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怎能发生这种知识性的错误呢?
  也奇怪,小黑板放那儿好几天,学校里那么多老师,就没有人发现这个错误?后来人说我年纪不大,毛病不少。
  后来发生一件事,我对校长看法不小。
  办公室里的值日表,职责栏有这么一条:除理学生事务。一次某领导到校检查,偶然看到这条,认为应是“处理”,不是“除理”,还讲出了理由。校长满脸带笑听着,领导刚说完,他就立刻擦掉了“除理”写上“处理”,嘴里还连夸领导见识高,态度极谦恭。刚好看到这一幕,我心里好疑惑:校长怎么了?年纪不小,毛病不轻啊!
  不久调离了那所学校。
  因缘际会,工作多年后,我又回到了那所学校。
  校长早已不是那个校长,学校也已易址新建。年龄渐大,自己原先的毛病也改了,现在除了上课时纠正学生,别处见了错字,心里明白,嘴上不说了。
  一转眼,“弘艺楼”叫了三年。
  去年,为美化升级校园,学校把每栋楼的名字都做成金属的,焊在门厅上方;鎏金大字,闪闪发光,更漂亮。有人发现,其他楼没变,体育馆上却是“弘毅”了,连顶上那个红色的“艺”,也换成“毅”了。
  不知谁提出来的。要知道,换上面那个字,爬高上低,很麻烦的。
  还是为改过来高兴。
  看来自己那毛病还没好,且不轻。郁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