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演员共同寻找“桃花源”
双语话剧《我的桃花源》探班
2018年07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韩国演员在进行舞蹈排练。
  彩排现场虽然没有带舞美灯光,但仍然非常生动。
     7月17日,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小排练厅内,韩国演员刘载永伴随着韩国经典音乐跳起韩国传统舞蹈,她饰演的桃花仙子,是中国传统“桃花源”中的重要人物。
  当日,中韩合作双语话剧《我的桃花源》排练已进行到第二十天。这部由山东省戏剧创作室、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创作出品的话剧,不仅实现了中韩双语演出,两国演员还将“携带初心上路”,共同寻找心中的“桃花源”。
  本报记者 倪自放

两国演员互学舞蹈
  中韩合作话剧《我的桃花源》以导演孟秋为主线,讲述了一群舞台艺术创作者寻求初心的故事。孟秋,在韩国留学七年的中国人,正准备将自编自导的话剧《寻找桃花源》立上舞台。因投资人撤资,不得不与一位五柳先生合作,五柳先生将投资这部话剧,代价是将剧本更换为自己的《我的桃花源》,孟秋不得不妥协。但打开五柳先生的剧本孟秋却发现里面一个字也没有……为了弄清真相,孟秋前去寻找五柳先生,来到唯美奇幻的桃花源。
  当日的排演虽然没有带舞美灯光,但演员的表演已基本能再现武陵渔人心中那个简单快乐的“桃花源”。韩国演员金宗范饰演的打鼓少年,敲击的是中国传统味道的鼓点。韩国演员催民宰饰演的桑竹,则再现了中国昆曲中《游园惊梦》的片段。
  《我的桃花源》中方编剧郑娇娇介绍,在创作之初就是“向传统精神层面寻找初心”的定位,“‘桃花源’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讲,一方面是真实的空间存在;另一方面就是个人精神层面的,是每个人的梦想之所在。”
  该剧“携带初心上路”的定位,得到该剧韩方导演李光馥的认可。李光馥是韩国戏剧导演家协会国际交流中国部部长,这位在中国中央戏剧学院读了三年研究生的韩国女导演,也是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唯一的外籍特聘专家。李光馥告诉记者,“韩国有被称为国宝的画作《梦游桃源图》,说的是和中国《桃花源记》里类似的精神追求,桃花源是中韩文化都能熟悉的内容。”
  李光馥介绍,在话剧《我的桃花源》中,中国古典诗词、传统戏曲以及韩国安东假面、传统舞蹈都是主要的舞台表现形式。这种艺术上的融合也让中韩双方演员互相学习。记者在排演过程中看到,刘载永一直在教中方演员隋丽韩国舞蹈动作。隋丽告诉记者,“韩国舞蹈与咱们有较大区别,他们的舞蹈腿部动作幅度较大,我正在渐渐学习适应。”
  韩国演员金宗范告诉记者,为了学习中国的鼓点打法,剧组专门邀请了山东艺术学院的戏曲老师教他,“我已经学了一周,掌握了大致的规律。”
“中韩双语”无缝衔接
  对于山东的话剧观众来说,“中韩双语”已不是新鲜元素。2015年,山东省戏剧创作室、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创作出品的小剧场话剧《两重门》,开启了中韩两国艺术家的合作创新之路。随后的《灵魂深处的一滴泪,不曾流》《丁兰,Pieta(皮亚塔)》,也都实现了中韩演员的双语演出。
  《我的桃花源》中方导演刘洪涛说,与前三部中韩双语话剧不同,《我的桃花源》实现了“中韩双语”的无缝衔接,“之前中韩演员之间没有对手戏,在《我的桃花源》中,主线人物孟秋在汉语环境中说中文,在韩语环境里说韩语,中韩双语真正融入人物和剧情。”
  记者在排演现场看到,孟秋确实成了中韩双语交流的“枢纽”。在五柳先生投资孟秋话剧一场戏中,饰演五柳先生的山东资深话剧演员李兆民与孟秋的交流,是用汉语进行的。在孟秋进入桃花源一场戏中,孟秋和韩国演员金预临、黄度媛饰演的鹿角仙人之间的对话则通过韩语来实现。
  饰演孟秋的李霈告诉记者,“我祖籍莱芜,目前在青岛和济南两地生活,我在韩国留学多年,所以中韩双语能实现自由转换。”
  该剧的出品人,省戏剧创作室主任、省艺术研究院院长张积强告诉记者,“经过前几年的积累,我们已经将视野投向海外,双语演出是适应国内国际市场的探索之一。继《两重门》和《灵魂深处的一滴泪,不曾流》后,《我的桃花源》是我们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实现的又一次突破。”张积强说,《我的桃花源》除了在省会大剧院首演、我省巡演外,还有海外演出的计划。韩方导演李光馥确认,《我的桃花源》在韩国的演出计划已基本确定。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