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生命健康科研转化中心资源共享共用
中心内企业两年申请89项专利
2018年07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企业可通过平台共享设备。
   开栏语
  13日,济宁高新区召开区域重点名片实化量化挂图作战督导调度会议,要求把名片做实、把名气做大,全力打造一批有内涵有特色的区域名片,切实让高新区成为代表济宁形象的发展高地。按照会议要求,自本期起,本报开设专题专栏,全面聚焦全区重点名片工作,呈现新亮点,推广好经验,展现高新区“三次创业”新形象。

  本报记者 孟杰 见习记者 韩哲 通讯员 崔玮

  7月4日,随着静态熔融结晶实验室在济宁高新区大学园揭牌,济宁高新区生命健康科研转化中心的共建共享实验室已经达到了16家。生命健康科研转化中心自成立以来,以服务济宁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为宗旨,致力于药物研发领域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生物医药企业孵化,并向全社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目前,中心设有专业性研究实验室和功能性实验室共91间,帮助平台内企业申请到了89项发明专利。

  入驻平台一年半
4项技术完成成果转化

  在济宁高新区生命健康科研转化中心,山大微生物实验室是最早一批与高新创达达成合作单位的实验室。入驻平台一年半,实验室已经完成了4项专利技术的成果转化,并取得了20多万元的市场效益。“目前,进入市场的这些技术成果已经显示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随之带来的市场价值也很可期。”一年半完成了4项技术的成果转化,这个效率,在实验室负责人史海岭看来,已经是行业领先。
  高新创达-山大微生物实验室共有重组蛋白分析实验室、抗体纯化蛋白研发实验室和基因工程菌培养实验室三间实验室,分别用于重组蛋白的检测分析工作、蛋白制品研发及生产以及细菌、真菌、酵母菌及其它微生物的发酵培养工作。
  “我们目前有4名工作人员,均为生物制药方面的硕士研究生,山大两名专家教授也会定期来实验室指导工作。”史海岭说,实验室配置的全为行业内高精尖仪器,这些仪器的配置加速了他们进行技术研发的步伐。“共建实验室除了可以进行前期的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还可以进行后期的成品销售。”史海岭介绍,当时他们与创达共建实验室一方面是看中了平台具有用于技术研发的先进仪器设备,另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当属平台资源的共享。
  “这里有医学方面实验室、药学方面实验室,很多科研项目的设备仪器都可以实现共享共用。”史海岭称,除了设备仪器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平台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也都是专业相近的技术人员,非常方便日常的技术和信息的交流。和创达共建实验室,创达优质的管理服务也让他们省去了行政管理方面的繁琐工作,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安心做研究的好环境。
278台套仪器共享共用
计划开通网上预约系统

  作为公共服务平台,生命健康科研转化中心所有的仪器设备和信息资源都可以实现共享共用。“目前,中心共配置了600兆核磁共振波普仪、单晶衍射仪等高精尖仪器278台/套,具备了临床前药物的筛选和检验分析功能和新型药物、抗体药物的研究开发、小试功能,可以满足药物的前导发现、获取、分析、药理、病理等研究需求。”高新区生命健康科研转化中心负责人刘明春称,科研中心致力于药物研发领域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生物医药企业孵化,可向全社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目前中心已为辰欣药业、济肽生物、环聚医药、探真生物、济宁医学院等82家企业单位进行测样2794样次,同时通过仪器设备共享优势,平台内企业近两年来共申请了89项发明专利,获得了42个原料药、54个制剂产品的生产批文并且均已通过GMP认证,取得了7个原料药产品、11个制剂产品的新药证书。
  “通过仪器设备和科技数据资源的共享,以及提供产品研制、设计、检测等公共技术支持,从而可以降低中小企业科技研发成本,推动企业联合攻关、技术合作,加快生物医药产业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过程,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刘明春称,为了更大程度的发挥平台的作用,生命健康科研转化中心计划开通网上预约渠道,所有有需求的企业和单位都可以通过网上预约的形式与平台建立联系。
  另外,中心还汇聚了一批行业优秀人才,据统计,中心现有国内一流的研发团队120余人,其中博士9人,硕士90余人,留学归国专家3人,山东省泰山学者1人。“技术、设备和人才的汇聚,进一步增强了高新区乃至周边省市生物医药行业人才和技术的交流,为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了创新资源,推动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刘明春介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