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廉典】
风行草偃
2018年07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画/丛亮滋

  风行草偃比喻道德文教能感化人,典出《论语·颜渊》。季康子向孔子问怎样治理政事时,说“要不要用‘处决没有道德的坏人,亲近有道德的好人’的办法?”孔子说:“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这么极端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臣子必然会效仿。上级的道德像风,下级行为像草,草上有了风,就会同向而行。”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儒家高度重视榜样和模范的引领作用——通过道德模范人物的影响带动,实现社会风气的整体改观。这对于我们今天进行道德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山东是儒家的诞生地,具有“道德礼乐”、“厚德载物”的优良文化传统,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道德文化的引领作用和道德模范的教育示范作用。儒家提出了“为政以德”、“积善成德”“太上有立德”等主张,从尧舜时期的“克明峻德”,到春秋战国的“德治”“仁政”,再到汉代儒家独定一尊后的道德伦理思想,直到明清时期儒家对德治思想的承继,中国传统的德治文化思想不断丰富完善。以德治思想为引导,形成了系统的包括道德教化、道德推举、道德榜样和道德评价在内的道德践履机制。
  孔子兴办私学,更把道德教育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主要内容包括仁、孝、悌、忠、敬、耻、君子、善人之道等道德伦理范畴,使道德教育思想更加广泛地深入到教学体系之中。在孔门弟子中,曾参和闵子骞就成为著名的道德模范。“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些思想都表现出儒家高尚的道德水准。儒家对道德模范人物的大力推崇,引导了先秦崇德行德的社会行为和政治理想,使人们对道德的尊崇开始内化自身的道德追求之中,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和人格塑造的榜样力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