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翼而飞”的井盖又回来了
2018年07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汪泷

  随着城市发展,市民们会发现城市中的“井盖”也变得越来越多。这其中有供水、供电的,有保障通讯的,也有排水清淤的。可以说,这些“井盖”所“掩藏”着的,是为这座城市带来便捷生活所必须的设备。然而,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翼而飞”的井盖往往使得这些暴露的井口成了城市的“牛皮癣”,不仅很难看,更给市民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
  我住在薛口家园,每天出门上班都要走南门,经常注意到南门外的绿化带里,有一口黑洞洞的“井”卧在一个电箱的后面。虽说绿化带不是人们的必经之地,但恰逢暑假,小区里的孩子们经常跑出去玩,我觉得这无疑是给孩子们带来了一个安全隐患。
  时间久了,那口黑洞洞的井始终是心里的一个疙瘩。所以在小区里也向周围邻里打听,这样的情况该找什么部门反应。可是一问才知道,不少邻居其实都注意到了这个“安全隐患”,但因为不清楚里面都是什么东西,又该归哪个部门来管理,所以这块“疙瘩”便始终化解不了。
  直到7月初,在小区门口碰见了几个正在进行创城工作的工作人员,和他们聊起来之后,他们建议可以拍张照片发到一个叫做“济宁文明随手拍”的公众号上,说是只要是这类影响城市文明的“牛皮癣”,反映上去了都能立刻进行处理。
  我心想着反正微信大家都有,操作起来也方便,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拍了两张照片发到了这个公众号上。这之后因为工作忙碌,也就把反映的事情抛之脑后。可让人意外的是,三天后微信上突然收到了反馈,说是电信公司接到信息后立刻安排工作人员前去维修,现在那口黑井已经被处理好了。
  带着满脑袋的问号和感叹号,下班时我特意走到跟前看了一眼,发现一只崭新的井盖盖在那里,顿时让绿化带看起来整齐了不少。但最重要的是,安全隐患没有了。看到这一幕,我只能说“济宁文明随手拍”的效率实在是“杠杠滴”,尤其是进入7月天气如此炎热,但反映了问题之后,相关部门仍然冒着酷暑尽快处理,不得不让人竖大拇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