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之笔下的利津
2018年07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尧育飞 
  现代著名文史大家、批评家李长之(1910-1978)是山东利津人,清华大学毕业,师从著名哲学家张东荪、金岳霖和冯友兰。李长之不仅在中国文坛上享有盛名,著作有《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迎中国的文艺复兴》、《苦雾集》、《梦雨集》等,同时在国际汉学界也颇有影响。
  3岁那年,李长之随父母迁居济南。不少山东文史爱好者都有一个困惑,除了籍贯,李长之究竟和东营,和利津有什么关系呢?
  虽然李长之年少即离开利津,但在1936年,李长之为梁实秋主编的《自由评论》撰写个人自传《社会与时代》时,花了很多篇幅描绘利津的状况。他说:“我生长的地方,是大家所不容易熟悉的一个地方。只有在两种机会,这地方或者可以惹起人们的注意来。一是小学生考地理的时候,问及黄河入海的地方是哪里呢?大概要发现这个地名的;二是每到黄河闹水灾,我们的地方就将在报纸上大出风头了,因为常是嗷嗷待哺,为修堤、抢险、救灾、放赈的目标故。”李长之并非故意贬低家乡,相反正因他认识到家乡“没有名人、没有风景、没有出产,也不繁华”,认识到地方很苦,风、土和沙的侵扰大。他才要好好提笔把家乡和时代和社会联系起来。
  当然,李长之本人对利津生活没有什么记忆。幸而在1936年那年,他76岁的祖父、49岁的父亲、48岁的母亲,一个个向他讲述利津的故事。于是,他知晓了他们家族的故事。原来1895年,李长之的外祖父就已经在利津拥有做经纪的“福盛和”行栈、买卖货物的“隆盛和”铺子,还有“聚盛和”银号,并且拥有几条海船,可见,他的外祖父家庭富足,而他的祖父在店里做掌柜,后来掌柜和老板结为亲家。不久,利津也闹义和拳、红灯照等,不过,李长之祖父的日子却慢慢好起来。1910年这一年是他祖父最得意的日子,他们在利津东街买了一处四个大院落的房子,因房子在东街,故刚刚出生的李长之得了一个乳名“东生”。那时利津的风俗,小孩出生庆贺的就有送鸡蛋的,他们家一个穷朋友就送了一枚鸡蛋,但他家仍觉得诚意满满。
  后来,由于洋商势力的侵入,李家生意惨淡起来,以至于一家人常常吃小米。而受不了这生活的伯母自己会在房间里用洋油炉子煮面条吃,于是家庭闹了很大的别扭。今天的人已经很难想象因为这点小事,家人就闹矛盾了。当时家境中上的李长之家庭尚且如此,一般利津百姓家的生活就可想而知了。
  另外,在利津生活期间,李长之虽只有3岁,但在读过师范学校的母亲的教育下,李长之已经能认三百多个字,大门上、墙上、寿屏上的字他都认得。这时他祖父倒害怕起来,因为利津民间传说人的脑袋容量有限,怕把空占了。况且他还小,怕把脑子用坏,于是家人就暂停教他识字了。这段儿童教育的经历,对李长之以后特别关心儿童教育、与著名出版家王云五论战、向周作人取经,都不无关系。
  正如李长之用“社会与时代”做个人自传的标题一样,个人、社会和时代的关系实在太密切了。在时代革新的巨轮下,今天的利津,早已不是李长之笔下百年前的落后面貌了,但李长之的文章,仍对我们认识过去的利津颇有帮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