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次办成”服务“一步到家”
市中区聚力“双招双引”优化营商环境
2018年08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二环南路高架桥。 市中区供图
     2日上午,市中区召开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会,对全区“双招”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再加压。市中区将打造“市中铁军”,以“亮剑精神”和有力有效的措施,推动“双招双引”取得新突破、新成绩,优化市中区营商环境,加快“品质市中”建设。

  本报记者 孙业文
通讯员 李猛       

新引进530个千万元项目
招商质量数量“双抓”

  今年上半年,市中区招商引资“百花齐放”:新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53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3个,陆家嘴国泰人寿山东分公司、滴滴出行山东分公司等一批优质企业相继落户,新注册外资企业13个,达到近5年最高水平……“发展品质更好”全面破题起势。
  围绕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楼宇,瞄准总部经济、金融服务、高端物流、智能制造等产业,面向海内外,市中区招大引强、重质重税、定向跟进、精准招商,全方位提高了全区招商项目的对接率和成功率。
  无论招商引资还是招才引智,都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不断推动创新的过程。市中区以理念创新、方法创新、架构创新作为“双招双引”首要动力,做实以商招商、以情招商、以资招商、以社招商,既注重数量扩张、又保证质量提升,在招商引资的大潮中奋勇争先。
  有了思想上的统一,招商引资工作有了攻坚方向。在此基础上,市中将做大产业平台、做强园区平台、做精楼宇平台、做实项目平台,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和人才唱戏”的发展格局,让开放开发的热潮扑面而来,创业兴业的氛围越加浓厚。
整合优化自身政策
吸引科技创新人才

  高质量招商招才同样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撑,立足辖区实际,市中区争取相关政策,特别针对中国重汽小镇、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白马创智谷等大项目,整合优化自身政策、杜绝“抽屉政策”、出台“解痒政策”,让市中区成为企业发展的“良田沃土”。
  通过优质的政策可以培育出一批市场主体,而会聚一批尖端人才,则可以为市中发展提供强大的“外脑”支持。坚持“人才强区战略”,市中区要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结合起来,重点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特别是产业领域急需紧缺的专门人才。
  市中区还要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在全区构建“企有所忧、政有所解,企有所盼、政有所应,企有所需、政有所为”的命运共同体,动态调整行政审批目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完善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和集中公示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保护企业合法权益,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开展精准上门服务
做“金牌店小二”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企业的“强磁场”、会集人才的“聚宝盆”。市中区将明确一个目标、叫响一个品牌,即聚焦“一次办成”、服务“一步到家”,让企业在市中发展、企业家及各类人才在市中工作生活感到舒心、舒适。
  针对市级层面“一次办成”35项措施,市中区将确保条条落地、项项见效,探索创新以企业承诺为核心的“拿地即开工”“标准地出让”“企业投资项目建设承诺制”等审批改革,变“先批后建再验”为“承诺就建过程验”;严格落实好“零跑腿”事项、“只跑一次”事项、“你不用跑我来跑”事项三个清单,进一步优化“一口办结”审批流程,实施“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全面探索“反向跑”改革,依托市中区企业服务局,开展精准上门服务、双向证照寄送和全程代办服务,让政务环境更加精简高效。
  对于企业和人才来说,服务就是吸引力、凝聚力。树立“请让我来服务你,就像服务我自己”的理念,市中区将用足用活各项上级政策,落实好加强市场主体建设促进企业发展的100条措施,打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宜业宜居的城市环境,确保政策落实、贴心服务、外部环境打造三方面全部到家、到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