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玩耍打闹致同学下身受伤
法院人性化执行圆满解决纠纷
2018年08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聊城8月1日讯(记者 李怀磊 通讯员 王希玉 苑学新) 近日,临清市人民法院通过人性化执行,以执行和解的方式执结了一起涉民生案件,执行款当场交付到申请执行人手中。至此,这起因孩子打闹引起的纠纷终于画上圆满句号。
  十五岁的小九和小祥同是临清市某镇初中的学生,两个孩子活泼好动,经常在一起玩耍嬉闹。2016年4月的一天,两人在课间玩耍时,小祥在背后用双手手指击打小九下身,导致小九受伤,可是小九的伤情并未得到父母的及时重视,二十多天后发现伤情严重,才到医院治疗。
  小九诉至临清法院,经审理小九系七级伤残,法院遂依法判决小祥及其父母一次性赔偿小九医疗费等60316元。小九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聊城中院驳回了小九的上诉,维持原判。法院判决生效了,小祥的父母拒不履行赔偿义务。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干警传唤小祥的父母,向被执行人宣讲相关执行法律、告知义务风险,小祥的父母却以无钱为由拖延、逃避执行。执行干警通过网络查控,没有查询到被执行人名下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
  执行干警考虑到这是一起涉民生案件,两家的孩子是同学也是好朋友,双方家长又是乡里乡亲,两个家庭并无矛盾,因为玩耍引起误伤对方,已经经过了两级诉讼,这个矛盾应当通过执行化解。为此,执行干警没有简单机械适用法律,而是首先采取了人性化的执行方式对被执行人进行温情感化。
  为了促使被执行人履行赔偿义务,执行干警耐心向被执行人宣传法律,当听到不履行判决会影响到小祥的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时,小祥的父母有所触动。经过执行干警悉心规劝,小祥的父母称“我们确实应该赔偿小九,可是我们都是农民,供养孩子读书特别不容易,我们尽快筹钱赔给人家,看能否请你们给对方说说让我们少拿些。”看到被执行人终于有了诚意,执行干警立即电话通知申请人,将双方当事人集合到法院面对面做执行和解工作。
  执行干警向申请人说明小祥家庭的现状后,征求申请人意见,通过执行干警的耐心做工作,双方终于达成了执行和解,签署了和解协议。当小祥的父母将筹集来的49000元赔偿款交到小九的父母手里时,双方当事人都深深地舒了一口气。至此,这起持续两年的涉民生案件得以最终解决,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