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之后写散文,余秀华:
写作,让平庸的生活不再那么无聊
2018年08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诗人余秀华姗姗走来,她身上穿着绿色碎花连衣裙,扎着长长的马尾,她落座,谈吐机智、幽默,但朴实的语言又一下子击中你的内心。11日下午,在济南当当书店,余秀华携散文集《无端欢喜》与读者聊诗歌、聊人生。余秀华说,如果觉得写作是快乐的,那就完成了写作本身的意义,其他的事情不要再去管。

  本报记者 师文静     

从不怕把自己
“和盘托出”

  2015年,余秀华被冠以“脑瘫诗人”的帽子,在自媒体被大肆炒作,这位湖北横店村的农妇迅速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她带着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被推至大众面前,推至聚光灯下,诗歌的光芒很耀眼,而余秀华盘根错节的生活也掺杂其中,好奇心很重的人们试图通过她跳跃的诗句来捋顺她命运的坎坷与起伏,探寻她文学创作的源泉与线索。
  后来,余秀华慢慢减少了外出,减少了采访,而散文集《无端欢喜》的出版,倒很像是她一次真实的对自己的“和盘托出”。从诗歌到散文,她的文字还是那么富有意趣而灵动鲜活,她的内心还是那样纯粹、有力。
  《无端欢喜》这个书名更靠近心灵鸡汤,更像是在生活的泥淖中挣扎抽身,进入了一个更为平和、喜乐的阶段。而余秀华说,其实诗歌是情绪的表达,散文写的是事物的发展,是故事,是来龙去脉,是具体的加深的感悟。在《无端欢喜》中余秀华谈人生,谈故乡,谈友人,情感质朴滚烫,语言直抵灵魂,诗句一样的优美语言层峦叠嶂,此起彼伏。
  余秀华说,她的写作,不会等待灵感的到来,而是强迫自己去写。“写诗歌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时,我就想给自己制造一点困难。散文和小说的写作会让自己的文字仍然保持激情。”但余秀华坦言,她不觉得散文集中的所有篇章都写得好,自己最喜欢的还是第一篇《只要星光还照耀》。这篇文章中,她自我剖析了这三年来,她所过上的“莫名其妙的日子”,以及对“在大地上走来走去”的一些感悟,而这些感悟,表达了她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
  不过,机敏如余秀华,她说的每一句话都带有思辨性。“别人觉得我写散文是对自己的和盘托出,是也不是。我讲的是以前的故事,今天发生的故事我没说,你不会知道。一个人不可能被另一个人看穿,这是因为她的生活在不停地发生变化。”余秀华说,她从来不害怕把自己当下的感想全部裸露,写作必须要表达真实的自己。
写诗要擅于隐藏
不能直接说出忧伤

  “你看我时,我是一堆土/你看我时,风把落叶吹散,我是一堆潮湿的土。”“我悄无声息地落在世界上,也将悄无声息地隐匿于万物间/但悲伤总是如此可贵:你确定我的存在/才肯给予慈悲,同情,爱恨和离别……”随便摘取一节,余秀华的诗句都这样直抵人心。
  谈及诗歌,余秀华说,她关注着一批不同写作个性的诗人,食指、田晓隐、雷平阳、夜鱼等,而对诗歌好坏的辨识,自己也有认知。“如果连诗歌写作的基本功都做不到,那么这个写作者非常差劲。写诗要善于隐藏,要点到为止。比如,诗歌不能直接把忧伤说出来,还比如,对一个人的喜欢,藏不住,但不要说出来,说出来就破坏了爱情。”但是余秀华也说,如果觉得写作是快乐的,那就完成了写作本身的意义,其他的事情不要去管。“写作更多的是自我对话,是别人不能参与的。当写出喜欢的诗歌或随笔,就会觉得有一点小小的成就感。如果我们的生活非常平庸的话,一点小小的成就感,会让我们的生活不再那么地无聊。”
  面对自己的“突然走红”和持续红了3年,余秀华自我解嘲说,红不一定是好事儿,人红是非多,是非人才红。成名后,余秀华也遭遇了圈里圈外对其诗歌两极分化的评论,面对争议,她笑着说,对这件事情评论不了。“本来自己脸皮挺薄的,但是被骂得太多了,脸皮也变厚了,因为这样会活得比较自在一点。”
  现在的余秀华仍然生活在自己的乡村,她说,其实生活非常单调,也很独孤,她不喜欢朋友聚会,就喜欢一个人待在家里,哪怕是整天睡觉。“随着年龄的增加,会发现很多聚会,很多交流,其实没有必要。”
  生活的迅速变化,甚至生活出现的断裂,都让余秀华变得越来越焦虑。她说,自己面对生活有时会惶恐不安,不知所措,没有办法解决。“但是,后来我知道,需要把一切交给时间,什么都不做,时间就会把一切解决。有时你一定要去找的答案,不一定是正确的。在万分焦虑时,我学会了放下,放下是非常有力度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