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柏青
刘禹锡《陋室铭》中有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我们要寻访的天柱山,就是属于有“仙”的一座。
清光绪三十年《峄县志》“艺文志”,载有明万历年间贾三近撰文的“重修佛母塔记”。起句就是:“峄东南十里许有天柱,一名桂子山,一名葛绎山,盖县所由名处也。”
贾三近与其父贾梦龙同为明万历朝饱学之士,素有文名,近年有“金学”研究者考证,贾三近有可能就是《金瓶梅》作者。纵览他的这篇“重修佛母塔记”,虽为塔记,却对山更情有独钟,因此文中屡次重提天柱山,且在对山的描述中,想象奇绝,文采横溢,多有溢美之词。
为了一睹天柱山真容,今年初夏,我们驱车驶入民居错落的天柱山村,在村中一座古建筑院落前停下来,与在此等候的当地乡贤孙先生会面。这里现在是天柱山村委会,过去是黄家大院。
黄家大院门前是一个村民广场。大院门口立着一块重点文物保护的标志碑。进了院门,是一条笔直的甬道,树荫蔽日,甬道上长满了在北方地区不多见的青苔。在甬道的右手墙边,立着两通文字内容一样的碑。一通是新刻的,一通是老碑。碑文就是贾三近的那篇“重修佛母塔记”。孙先生告诉我们,佛母塔在天柱山上大佛寺里,原址经风雨世事沧桑早已损毁,此碑也已残毁,几年前,村里的几位乡贤把残毁的老碑收拢修复,移于村委大院保护起来,并依《峄县志》记载复刻新碑于侧。
黄家大院最初由孔姓望族建筑于明中期,占地120亩。历经一百余年,转于刘姓家族。再辗转至清中,为黄家所购住。1948年成为军队野战医院。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作为劳教所、学校、福利院等,“文革”期间黄家大院大部分建筑被拆除,改建普通民居,现存的后堂楼为砖木结构两层精致青砖楼,看了这硕果仅存的建筑,足以想象得到当年黄家大院曾经的辉煌。
这时,我想起一则与文艺有关的传说,就单独小声问过孙先生,他笑笑,似有意还无意地告诉我们:“天柱山村,就是著名诗人、歌剧《白毛女》作者贺敬之的姥姥家。他小的时候每年都在姥姥家生活很长时间。”
离开黄家大院,在去往天柱山的途中,我们来到村内不远处的贞修庵。关于贞修庵,既有《峄县志》正史记载,又有当地老百姓口口相传的传说,并且仿佛是传说更接近于真相。
清乾隆二十六年重修的《峄县志》“艺文志”中,有明末峄县名士黄图昌于崇祯六年所撰的《创建贞修庵记》,详细描述了天柱山贞修庵的创建过程:黄图昌所生活的明万历、天启年间,天柱山村中有孔善人,乐善好施。孔善人有一女,天姿聪慧,“茹素好佛”。到了该出嫁的年龄,孔善人为其择偶,但孔女矢志不嫁,决意出家为尼,法号“性训”。就在天柱山下,“构茅庵以居,自焚修梵呗,外督农课耕,蚤夜力作,以所积赢余为诸木石瓦墁之费”。经年累月,先后建成大殿三楹、配殿、千佛阁、门楼、鼓楼、钟楼等,“居然名刹矣”。不过在黄图昌的这个正史版本之外,当地百姓也附会了许多接近传奇的事迹,叫人不得不深深佩服,当年的柔弱女子以一己之力,去匪助贫,在百姓中留下生生不息的口碑。
在民间传说的版本中,围绕着贞修庵的是一段凄凉的故事。传说中的主人公出身于曲阜孔圣人家,德才出众,是衍圣公的掌上明珠。到了适婚年龄,衍圣公为其订了婚事,要嫁于一位驻兵台儿庄的四品将官之子。当送嫁的队伍途经天柱山脚下之时,前方传来噩耗——台儿庄将官之子暴病身亡。孔小姐伤心之余,认定这就是天命,立誓终身不嫁,即进入贞修庵出家为尼,取法号“修心”。作为衍圣公最疼爱的女儿居留修心之地,孔府决定出资将贞修庵升级改造,并且此决定得到了当时皇帝的支持,为她建了一座高规格的庵院。
根据老人回忆以及遗址考证,明末清初时的贞修庵占地40余亩,庵院院墙由方砖砌成,高3米多。门楼三间,二层,高9米,墙基为青石,墙体为青砖。院内苍松翠柏,绿荫遮天。至今,在贞修庵的旧址,我们还可以看到现存的三根龙凤石柱和三根八棱石柱。庵前还有一座两层的鼓楼,鼓楼前两个驮碑的石龟,石龟背上带有“圣旨”二字的石碑却已荡然无存。
前面说到传说版本更接近真相,就是基于贞修庵里的龙凤石柱。在封建社会,龙凤石雕是帝王专用的标志。因孔子世称“天下文官祖,累代帝王师”,唯有孔家的庙堂才可以有龙凤石雕。贞修庵里为什么有龙凤雕的石柱,是历史留下的谜,也表明了天柱山贞修庵与其他尼姑庵的不同。
离开贞修庵,我们开始攀山,一路所见,山上古迹正在修复,一直陪着我们的乡贤很是兴奋。他说自己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围绕天柱山历史做一些文字史料收集工作。与正在考证的历史史实相比,残垣断壁所映照出的传奇、凄婉的历史传说,一样具有生命力,并被乡人赋予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寓意。
正如贾三近所说:“山以小者为尊”。枣庄天柱山与周边金寺女娲宫、西暨伏里(伏羲故里)以及台儿庄黄丘,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神话世界。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有风吹过,响起远古的回声。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了枣庄地区所拥有的7300年始祖文化,这里散布着中华文明的众多遗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