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正常转诊的绊脚石亟待搬开
2018年08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罗志华

  2018年3月,南昌市民张华(化名)的母亲在当地某三甲医院确诊黑色素瘤。这种病是皮肤癌中恶性程度排名最高的肿瘤之一,病情发展极快,且容易远端转移。张华询问得知,黑色素瘤患者一般会选择前往北京、广东等地的两三家医院就诊。于是张华为母亲申请转诊到北京的医院治疗,但在办理转诊过程中,张华遇到了种种绊脚石,让他发出“不托人就没办法转诊”的感慨。
  办理转诊对患者有好处,可以提高报销的比例,还能享受到异地就诊及时结报。假如患者不知或不愿办理转诊,自己跑到大医院或外地医院就诊,轻则报销比例降低,重则需要全部自费。此外,很多医院规定转诊患者具有优先就诊权,在一号难求的当前,这一点也很有吸引力。但在现实当中,患者的正常转诊往往会遇到很大阻力,张华的遭遇就很具有代表性。
  转诊面临的第一块绊脚石,是转诊规则不清、程序繁琐。不仅张华母亲在当地住院的医生不知道转诊如何办理,连医务科也表示“未办过转诊,只能办出院”。后来张华拨打当地医保部门电话方才得知,办理转诊需先领取申请表,再按照流程通过医院相关科室、医务科的审核盖章,最后到医保部门盖章确认。
  转诊面临更大的绊脚石,是医院不愿意转诊。后来医务科答复称,患者转诊后去异地就医产生的可报销费用,一般由转出医院先行垫付,医院存在垫付后无法通过医保局审核结算的可能。可见,医院不是不知道怎么转诊,而是担心资金方面吃亏才装作不知。同时,当前基层就诊率、外地转诊率等,被当成衡量医疗保障能力的指标,医院过于追求指标完美,就会对转诊数量进行控制。
  此外,转诊还面临其他潜在的困题。比如,转诊的技术标准不明确,医生的自由裁量权很大,可能将需要转诊的患者拦阻下来。在部分医生看来,大家都是三甲医院,尽管技术存在差异是事实,但至少级别上平等,医生碍于面子或为了提升本地诊疗水平,也可能希望患者尽量不转。再如,转诊权还可能衍生腐败问题。转诊关系到报销比例,涉及到紧缺号源,很难说没有医生不想从中谋取私利。
  转诊需求巨大,且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健全,需求会越来越大,既有因病情复杂或危重,需要向上向外转诊的,又有因病情稳定需要向内向下转诊的。很多医改举措,就是为了促进患者合理有序流动,在区域内外、医联体之间的不同医院进行转诊。因此,针对患者转诊这个问题,应该尽早研究更加详细的对策,出台更科学合理且更易操作的细则,让真正需要转诊的患者,不仅都能如愿以偿,而且转诊过程也更为顺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