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44年,孙厚义以丰富的临床经验开创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经他救治,800余名患者获新生
2018年08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孙厚义(中)向科室医护人员传授临床医学经验。
     扫码看视频。
  本报记者 李锡巍 见习记者 周惠娇 视频记者 黄健恒 通讯员 王远亮

  叩诊锤、触觉针、音叉……孙厚义的白大褂里总是塞满了这老几样,走到哪,揣到哪,信手拈来。1974年大学毕业,孙厚义来到金乡县人民医院,一干就是44个年头。他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疾病,开创的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已治愈患者800余例。

  开创微创颅内清除术
提高患者治愈率

  医学发展至今,尽管高精尖的辅助检查仪器越来越多,但在临床上摸爬滚打40余年的孙厚义这里,最信赖的还是“老几样儿”——叩诊锤、触觉针、音叉……他的白大褂里总是塞满了这老几样,走到哪,揣到哪,信手拈来。
  40余年的临床经验,孙主任医术精湛,而让他最引以为豪的是自己开创的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这项技术的应用,使脑出血病人治愈率明显提高,不仅为患者减少了疼痛,也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孙厚义回忆说,自己主刀的第一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仿佛就在昨日。
  “当时凌晨1点左右,患者是位70岁的老大爷,情况非常危急,发病一个小时后就陷入了重度昏迷。”孙厚义说,如果不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很可能就没命了。征求家属同意后,根据CT引导血肿靶点的的三维空间精准定位,进行局部麻醉后,使用颅内穿刺针,在手动颅钻启由动下直接钻颅进入血肿,当看到黑色不凝固血液流出时,代表正确找到血肿位置。手术成功了,他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正是第一例手术的成功,让他信心倍增,同时也验证了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救治脑出血患者最有效的方法。
  首例手术成功后,每年均治愈70余例患者,10多年共治愈患者800余例,良好的治疗效果,深的病人好评。
从医40余年牢记责任
将患者视为亲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看似操作很简单,但需要医生有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并不是仅仅一个小时的手术就能让病人脱离危险。”孙厚义表示,手术后的两至三天才是关键时期。需要反复观察病人病情,同时要处理病人高血压、消化道出血等一连贯突发问题。
  如今行医40余年的孙厚义一直坚持凡是他负责的病人,他每晚睡觉前必须到病房查看病人情况。无论是白天或者晚上,休息还是工作,只要是接到病人电话,孙厚义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在他的手机通讯录中存有数百名患者的电话。“跟患者成为朋友,我们医院不只有我一人,很多医生都是这么做的。”孙厚义说,他的手机号已经10余年没有换过,怕自己的病人联系不到他,在他心里病人早已成为亲人。
  “作为一名医生,就像学生读书,农民种田一样,都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孙厚义一直将责任、担当贯穿在实际工作中,此外,他还将中医理念运用在临床医学中。
  据孙厚义介绍,金乡县人民医院自1990年创建神经内科科室以来,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成为省内二级甲等医院重要科室,是鲁西南集预防、治疗、康复为一体的脑血管病中心。中心由原来的25张床位发展到如今三个科室,150张床位,主要收住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和急危重症,如脑血管病、锥体外系疾病、脊髓疾病、癫痫、眩晕症、周围神经病、神经肌肉病、神经变性病及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等。每年接诊病人2万多人次,收治病人4000余人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