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真,重不又活,行本老了起干”
定陶的老马曾患大病因病返贫,如今扶贫车间成了工作的地方
2018年08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菏泽8月14日讯(记者 李德领 通讯员 张竟哲) 定陶的马春山曾患有大病,因治疗及时还能干些轻活,由于之前做过木工,而村内的扶贫车间的产品就是皮凳,他的木工手艺正好对口,如今家门的扶贫车间成了他工作的地方,目前老俩口一个月能挣到3000多块钱,不愁吃,不愁穿。
  在定陶区滨河街道办事处马纪庄扶贫车间里,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正娴熟地往手里的圆凳上包裹着皮革。见到记者,他赶忙放下手中的活计,拿起一只皮凳,用袖子擦了擦皮凳上的灰尘,招呼着让记者坐下。
  这名老者叫马春山,今年68岁,是定陶区滨河街道办事处马纪庄行政村的村民,他和老伴聂起云都在马纪庄扶贫车间干活,“我们老俩口,一个月能挣到三四千块钱,不愁吃,不愁穿,还能给孙子孙女零花钱。”说起这话,老马眉飞色舞。
  老马年轻的时候,是村里有名的木匠,早些年,他们村上80%的家具,都出自他的手,因为自己有这个木工手艺,老马一家过得还算富裕。“一点儿也不累,这跟我当年干的木工活儿相比,根本不算啥事儿。”
  5年前,从农田里干完活回到家里的老马,隐隐地感觉不太舒服,想倒一碗白开水,手却像不听使唤似的,一大半水都洒在了桌子上。他心里直犯嘀咕:“今天这是咋了?手咋跟不是自己的似的?”再一看,脚上一只鞋子没了,自己竟然没有任何感觉。他意识到自己身体肯定出了症状,就慌忙叫老伴,让她通知儿子送他去医院。到医院一检查,原来是患了偏瘫。医生说幸亏来得及时,否则以后就只能与轮椅为伴了。
  经过治疗,老马恢复得很好,但他干不了重活了,多年的积蓄因为这次疾病花了个精光,还欠下了不少债。孩子们虽然都已成家,但日子也过得并不富裕。为了养家糊口,老马有空就去给人家打零工,有时候去工地上干点儿力所能及的轻活,有时候跟着园林单位做几天绿化,但总是干干停停,每月挣不了多少钱。
  2016年,马纪庄扶贫车间建成了,街道扶贫办的干部在走访中得知,该村的村民马春山因病致贫,尚未脱贫,并且有木工手艺,而扶贫车间的产品就是皮凳,老马的木工手艺正好对口。扶贫办的干部就找到老马,问他是否愿意去扶贫车间干活去,老马几乎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后来,扶贫车间扩大生产,老马的老伴聂起云也到了扶贫车间干活。
  “在家门口就能干活,还是我的老本行,活又不重,工作时间灵活,这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好事啊。”老马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