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环境违法罚款超6千万
立案处罚起数和金额同比增长25%和73.8%,严管重罚成为常态
2018年08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8月20日讯(记者 台雪超) 胶州一家金属制品加工点的强酸性污水直排进入河道被罚100万并移交公安部门、高新区一男子拒不执行环保部门处罚决定坚持建砖窑被移交公安部门……今年上半年青岛环境执法人员立案处罚环境违法行为1284起,罚款6436.26万元,同比增长25%和73.8%。严管重罚成为常态,五大典型案例被通报。
  8月20日上午,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公布了上半年青岛市环境执法工作总体情况。上半年,全市环境执法人员共检查排污单位2.4万家次,立案处罚环境违法行为1284起,罚款6436.26万元,实施按日连续处罚3起,查封扣押1起,移送公安13起。立案处罚起数和金额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5%和73.8%。其中处罚未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等共940起3563.18万元,大气污染类共122起1168.75万元,水污染类49起1419.45万元,噪声污染类18起27万元;固体废物类144起243.78万元。
  发布会上还通报了上半年环境执法五大典型案例。高玉欣经营的金属制品加工点外排进河的废水PH值小于2,涉嫌环境污染犯罪,胶州市环保局依法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罚款100万元,并将该案移交公安部门;未报批环评文件,刘同涛开建砖窑被执法人员责令立即停止建设并罚款6200元,但其拒不执行,高新区环保分局将该案移交公安部门;青岛伊琳天彩丝网印刷有限公司的生产废气直接排放,且配套建设印刷废气和洗版废水污染防治设施,李沧环保分局开出罚款70万、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罚款15万元的罚单。另外两起典型案例均为配套环保设施未经验收主体工程即投入生产,两涉事公司分别为平度的青岛华能达技术工程有限公司、黄岛的青岛华辰环保建材有限公司。两公司均被罚款20万元,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被罚款5万元。
  今年环保局围绕大气、水、噪声、危废、建设项目、机动车、生态、农村、环境安全等9项重点开展执法检查,对环境违法行为实施严管重罚。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强化执法,共检查污染源1415家次,查处废气类违法行为181起281万元。实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保专项行动,组织暗访检查14次,共排查环境问题243个,截止到7月底已整改完成87个,顺利通过生态环境部专项督查。开展“为考生送安静”活动,检查环境噪声源981家次,及时制止和处罚违法行为。核查重点危险废物产生和经营单位4625家次,限期整改603家次,立案处罚68起126万。开展环境安全大检查,检查企业1460家次,整改问题116个,处罚395万元,责令停产20家。开展建设项目未批先建排查,处罚114起840万元。开展加油站和机动车污染监管执法,共检查加油站1676家次,监督抽测重型柴油车9927辆,检查黄改绿车2165辆,检查环检机构654家次,限期改正84家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