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变“绵海”言谣是全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加大检查监督力度
2018年08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菏泽8月28日讯(记者 周千清) 近日,“假馒头”水洗变海绵的视频在菏泽人朋友圈传开,让不明真相的人心有不安。菏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辟谣称,面条和馒头被浸泡一段时间,在不断手捏之后,面筋质(不溶性蛋白质)在水中无法溶解,感官看起来形似纤维物质,属于正常现象,市民不必惊慌。
  “没想到馒头也有假的”“为了挣钱良知都不要了”……近日,诸多菏泽人朋友圈里流传着“假馒头”的多视频。这些视频中,有些是男声、有些是女声,且用菏泽话自称是买了xx面条或xx馒头,泡水后反复揉捏,不碎不烂,有胶状物质形成,结果就说面条和馒头加“胶”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从菏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解到,这类似视频早已在多地流传,不少专业机构也都通过实验做了专门澄清,不管是用面粉,还是用面条/馒头,按照视频里的做法,均可得到所谓的胶状物质,而且越是价格较高的高筋面粉,洗出的胶状物质越多。
  据悉,这类所谓胶状物质就是“面筋”。小麦粉的蛋白质含有特殊的巯基(HS-),具有亲水的特性,在水和揉搓的作用下会结合成网状,形成不溶于水的“面筋”,主要成分为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是优质的蛋白质。
  因此,面条和馒头被浸泡一段时间,在不断手捏之后,面筋质(不溶性蛋白质)在水中无法溶解,感官看起来形似纤维物质,属于正常现象,且市场上的胶的价格比面粉还高,从生产技术上讲,添加胶没有任何必要性。
  菏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提醒,对此类视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持续关注,对面条/馒头等事关每个人利益的重点产品进一步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同时提醒广大消费者,不要信谣、不要传谣、不要造谣。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