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传习员成了百姓的香饽饽
岚山区已开展传习活动1200余场次,10万余人次群众受益
2018年08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传习员丁明来在田间地头传授茶园养护知识。 本报记者 化玉军 摄
     本报记者 化玉军                

  田间地头也能上课?在日照岚山,不仅能,这种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授课方式,还饱受百姓的欢迎。自今年4月岚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立以来,该区不断创新传习方式,让传习员深入田间地头、茶园果园、居民庭院等,并在线上发力,让传思想、传政策、传文明、传方法真正落到实处,传到百姓心里。

  流动传习讲堂
走进田间地头

  “都说茶树喜欢酸性土壤,但为什么大家用了酸性肥料后,效果却不明显,那是因为没有因地施肥。”8月16日早上7点,岚山区巨峰镇后黄埠村村北的一处茶园,刚采完茶的茶农们,围着传习员丁明来,听了一堂茶园养护课。
  丁明来是巨峰镇农技站站长,高级园艺师,当天早上,家住市区的他不到六点就出发,来到后黄埠村。站在人群中,他从茶园土肥水管理,讲到茶叶的采摘养护,又延伸到病虫害的防治,就着脚下这片茶园,他深入浅出、细致入微的生动讲解,让在场的茶农听得入神。特别是说到有机肥需要好好发酵后才能使用而不能买来干粪直接用时,不少茶农恍然大悟。
  讲完后,村民们又就自家茶园遇到的问题,拉着丁明来聊了起来,一直聊到八点多。“我自己有三亩茶园,天天管理茶园,但是有些知识,还是专家讲得深刻。”从1982年开始承包茶园,干了一辈子茶农的刘加山满意地说。
  “特别是担任传习员以来,每次讲课,我都深感责任重大,因为我太了解老百姓对技术的渴求了,”丁明来说,“所以不管农忙农闲,我都会经常入村,和老百姓讲讲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让他们少走弯路,少进误区。”一个多小时下来,丁明来已经热得满头大汗,黝黑的皮肤,更是他一年近百次入村下地的有力证明,但他说,“看到老百姓掌握技术,增收了,我付出什么都值了。”
大家想听点啥
传习员就讲啥

  “前两次都是我讲啥大家听啥,今天我想问问大家自己想听什么。”8月16日上午10点多,碑廓镇大河口村董静的家中,虽然已经有准备好的传习内容,传习员魏丽却给大家抛出了这样的问题。
  “您能给我们讲讲怎么让儿媳妇更孝顺吗?”一名妇女开玩笑似的回应引得大家齐声笑着附和。虽然是句玩笑话,但魏丽敏锐地意识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家心里的小疙瘩。“如果是你的女儿嫁到别人家里,你想让她怎么对待婆婆,希望她怎么被对待?儿媳妇应该看到婆婆的辛苦,是不是婆婆也应该看到儿媳妇的辛苦?”她循循善诱,引导在座的“婆婆”和“儿媳妇”,多相互理解,像母女一样相处。
  和谐的家庭,应当有一个美丽的庭院,魏丽话锋一转,转到了自己事先准备的话题——绿色庭院。在董静家里,记者看到,不论是屋内还是院子,都收拾得干净利索,院子里的花花草草,更是给人以清新的感觉。这也是魏丽选在董静家里做传习授课的理由,绿色庭院看得见、摸得着、学得来。
  “跟着老师学太多事了,听得我很有动力,以前觉得吃饱喝足了就很好了,现在我得改变思路,在家里争取做到老师说的‘安静、干净、敬畏’。”62岁的杨秀凤时髦地说。
传习活动让村里
变得更有凝聚力

  8月16日上午9点,在虎山镇黄家峪村新时代文明传习所,70名党员和36名村民代表济济一堂,听传习员丁玲讲医保政策。
  为让百姓看得明白、听得明白,传习员丁玲做了几十页的PPT。为什么医保要设置门槛费,生病了再缴费还来得及吗,缴纳的钱做什么去了……除对与百姓接近的医保政策做了详细介绍外,她还专门总结了7个百姓经常问到的医保问题。
  在讲解的过程中,几乎每一条政策,她都用身边发生的具体案例来解释,让医保变得通俗易懂。她还把自己和女儿共同画的关于医保政策的漫画分享出来,让大家对医保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台上讲得仔细,台下听得认真,黄家峪村为每一位党员和村民代表发了笔记本,大家边听边记,俨如课堂上听课的学生。
  “我父亲有高血压多年了,每个月得吃近千元的药物,以前不知道可以申请特病医保,这次我得抓紧给他办理。”一名党员急切地说。
  这是黄家峪村第六次举办新时代文明传习活动了,“以前对于医保,我们都是稀里糊涂,这次丁玲讲的医保政策,对我们来说太有用了。”76岁的老党员崔为琴高兴地说。为让大家少跑腿,作为岚山医保处工作人员的丁玲在讲完后特意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和办公电话,让大家有事随时与她联系,更是让这名老党员赞赏有加。
  传习活动也让黄家峪村的老百姓更有凝聚力了。“我们村原来是个落后村,今年以来,传习员不断来送法规、送技术、送政策,讲得通俗易懂,使我们党员和群众的心凝聚起来了,也对村里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了。”该村党支部支书黄识昌说。
传习效果如何
群众亲自打分

  有牌子、有场所、有队伍、有资料(记录)、有计划、有效果,根据这些标准,岚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自今年4月份以来,已开展传习活动1200余场次,10万余人次群众从中受益。
  传习内容接地气,传习场所才能聚人气,传习活动才更有生命力。记者看到,每一次传习活动结束后,传习员都需要请群众填写传习内容记录表和传习员评价表。评价表中,群众可对传习员的课件内容、传习形式、教学秩序、语言方面、传习效果打分并提出建议。据介绍,对于优秀的,年底会评出传习达人和最美传习员,对评价较差或者差一点的将会劝其退出传习队伍。
  除了流动的“一线”文明传习讲堂外,岚山区还充分利用区委党校、区文化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乡镇文化站、村居(社区)文化中心、非遗活动基地等场所资源,整合党员教育、道德讲堂、儒学讲堂、孔子学堂、市(农)民学校等现有的基层阵地,打造固定传习场所,开展“课堂传习”。目前,已打造固定传习场所48处,分别为区级传习中心1处,区级传习中心分中心1处,镇级传习所8处,村级传习站24处,校园传习室2处,企业传习室2处,机关单位传习室8处,区级传习员培训基地2处。
  不仅在线下,该区还运用互联网、远程教育等信息化手段拓展传习平台和载体,每日推出传习理论、传习故事等等,将各类优质学习资源植入专版窗口上进行分类呈现,实现群众个性化学习视频点播,让群众足不出户,也能利用网络和有线电视,实现“云上传习”。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