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要一时贪鲜谨防毒蘑菇中毒
2018年09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济宁9月10日讯(记者 唐首政 通讯员 李为为) 夏秋季节,雨水较多,气温湿热,正是菌类生长的季节,也是毒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济宁市疾控中心提醒,切莫一时贪鲜,不采、不买、不食野生蘑菇,谨防毒蘑菇中毒。
  毒蘑菇又称毒蕈或毒菌,目前,全国已报道的毒蘑菇种类达400多种。蘑菇中毒根据临床表现主要分为8种类型:胃肠炎型、急性肝损害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光敏性皮炎型、急性肾损害型、横纹肌溶解型和混合型。蘑菇的种类多,很多毒蘑菇和食用菇外形相似,靠肉眼根据蘑菇的大小、形状、颜色、花纹等外貌特征很难辨别。有的毒蘑菇的外观与无毒蘑菇非常相似,采摘时混杂在一起,食用后也会引起中毒。食用毒蘑菇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及精神亢奋、错乱、幻觉等精神症状,对脏器损害最大,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颜色与形状不能简单区别蘑菇是否有毒。也不能凭借蘑菇有无分泌物或受伤是否变色来验明有无毒性。毒蘑菇毒素毒性稳定且耐热,一般烹调方法根本无法破坏,千万不要去尝试食用。此外,环境等因素都易使野生蘑菇出现毒素,不要存在侥幸心理。
  济宁市疾控中心提醒,如吃了野生蘑菇后,出现恶心、呕吐、剧烈腹泻、腹痛和视力模糊等症状,就应高度怀疑是野生蘑菇中毒,应立即就医,如果来不及,立即采用简易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药物进行催吐、洗胃、灌肠等处理。尽快排出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从而减轻有毒物质的吸收,防止病情加重。经过处理后立即送医院诊治。否则可能失去最佳治疗期,如抢救及时,可大幅降低死亡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