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师者,以爱为本”
请听这些优秀教师的心里话
2018年09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杨杰晶
  张兴柱
  宋路明
  李庆军
   杨杰晶(商河县第二实验小学) 陪伴孩子成长是最幸福的事
  “六年轻易无以言表 师生情谊深似海 五十六月朝夕相处 十年寒窗只看今朝 母子情深高于天 午马之时一日分别”,这是今年毕业班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留给杨杰晶的对联。
  班长站起来说:“杨老师,这是我们自己为您编写的对联,感谢这些年您对我们的辛勤培育,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浸透了您的汗水,我们的每一次成功无不呕沥着您的心血,谢谢您,老师!是您给了我们最无私的爱。”听着班长的诉说,面对着全班真诚的目光,杨杰晶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已泪流满面,她很欣慰,学生已经长大了。
  工作20年来,她觉得陪伴每一个孩子成长,就是最幸福的事情。08届的小洁同学,有着严重的智力障碍,有时候在课堂上就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形,生活处于半自理状态。有一次刚上完数学课,有孩子跑来跟杨老师说小洁大便拉到裤子里了,孩子们都捂着鼻子,班里一会儿工夫真的就是臭气熏天,这可怎么办?在家长还没到来时,杨老师先用大量的卫生纸将孩子身上和衣服上的大便擦干净,用干净的卫生纸给她垫好,并给孩子做了一些清洗,家长来了后直接换上了干净的衣服,孩子竟然看着杨老师笑了。
  “孩子对着我笑的那一刻,心里说不出的感觉,虽然她智力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但是她同样是我的学生,我希望尽我所能帮助她,争取让小学时光成为孩子生命中最幸福和温馨的回忆。”杨杰晶说道。
张兴柱(商河县特殊教育学校) 干特教靠的就是“爱心耐心恒心”
  张兴柱的学生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多数患有智障、脑瘫、自闭症和多重残疾,面对这些“折翼天使”,张兴柱常说,干特殊教育这行,靠的就是“爱心、耐心、恒心”。
  李延港是唐氏综合征,不爱说话,口语表达不清,在自己的练习本上乱涂乱画,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家长也很无奈,张兴柱就把他的名字设计成艺术字,完全由数字组成,不断督促他练习,手把手地教,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的他,不但能写自己的名字,也能安静地坐下来学习了……22年的特教生涯中,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
  今年8月份,商河县特殊教育学校成立职业教育部,张兴柱担任职业教育部主任,并承担穿珠、洗车课的教学,全身心投入学生的职业教育之中,不断加强对职业教育的专题研究。在职业教育实施过程中,针对智障学生特点和要求,制定个别化职业教育支持计划,按照学生个体就业不同需求,提供全程支持服务。
  为使学生学到适合的职业技术,张兴柱辗转多地参观学习职业教育知识与技术、考察职教设备、选择适合的职业课程,基于学生需求、市场需求、特色发展,开设了对接产业、贴近市场、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专业,先后开设了芽苗菜加工、手工皂、工艺品制作、洗车、暖棚种植等课程。“对于这些特殊孩子,我们尽最大可能帮助他们,让他们具备一定的社会适应和职业适应能力,进而拥有一技之长,实现经济上的自立,过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生活。”张兴柱如是说道。
宋路明(胡集中学) 没有对孩子的爱,就没有教育
  1994年7月毕业后,宋路明被分配到胡集中学工作,到现在已经20多年。经常有人对他说:“你干二十多年了,每天起早贪黑,值得吗?”宋路明告诉记者,说心里话,有时他确实感到有些累,但当他看到一个个学生在自己的引导与呵护下走出迷茫时,当他用心品味自己以辛勤换来的累累硕果时,他感受到的只有两个字:幸福!为这幸福的事业付出爱,他无怨无悔。
  从教以来,他一直告诉自己:“没有对孩子的爱,就没有教育。”开学第一天,班上有个男学生,因为他在上课时交头接耳,宋路明批评了他几句,他当时就和宋路明顶了嘴。放学后宋路明留住他,和他谈话。通过谈话得知,他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就未见过妈妈。于是,在以后的相处中,宋路明就特别留心这个从小失去母爱的孩子。
  宋路明觉得改变这类孩子的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善待他、关注他,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孩子的位置上为他思考,引导他“回归”。平时,利用空闲时间找他谈心。作业上有什么不明白的或是做错的,宋路明都会帮他讲解,直到他懂为止。对于他学习和生活中每一个闪光点,宋路明都会给予肯定。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这个孩子成绩提高了很多,树立了较强的自信心,也受到了同学们的尊重。
  他谈道,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为师德之本,无爱则无教育。植根于爱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教师必须真心诚意地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受到孩子们尊敬、热爱的优秀教师。
李庆军(商河文昌实验学校) 做好教育成了全家的事业
  八年前,李庆军怀着无比自豪地心情走上了教师这一神圣的岗位。他不断地跟老教师请教初中数学教学和班级管理,总觉得有很多学不完的经验,每天只有学校和家两点一线,每天想的都是备课、上课、看作业、讲评作业并不断地找学生谈话,每天很累但很充实,慢慢地他开始熟悉并适应自己的教学路。
  今年的6月2日,离中考只有10天的时候,李庆军的父亲住院了,经做核磁共振检查,脑梗塞,犹如晴天霹雳,这边要照顾父亲,另一边还有一群将要中考的孩子,内心矛盾,到了第二天下午,父亲就开始赶他走,让李庆军回家好好休息第二天按时上班。
  李庆军谈道,最后跟父亲达成一致,白天上班,晚上陪床,开始了医院学校两点一线。白天在班上很忙,根本没时间备课,只能在医院照顾父亲的同时备课,但又害怕父亲担心,只好用手机把第二天要讲的模拟卷拍照,躺在医院的地板上,用手机看着压轴题,在心里慢慢地心算,思考怎么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理解,有哪些不同的方法,里面渗透了什么样的数学模型,一遍一遍地心算思考,只有两个目标——照顾好父亲和上好第二天的课。
  父亲住院期间,他没有耽误孩子们一节课,也没有耽误年级的任何工作。“我的小女儿今年刚刚出生,自己照顾得却很少,都是妻子和父母在照顾。工作久了之后,渐渐地觉得,做好教育成了我们全家的事业,也正因为这样,我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我的教育事业中去。”李庆军感慨道。 (本报记者 李云云 通讯员 李元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