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天天有活动,展馆规模不断扩大
济南这样让非遗盛会“永不落幕”
2018年09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非遗博览会上展出的草编龙头。本报记者 于悦 摄
  15日,非遗博览会灯彩展区人山人海。 本报记者 于悦 摄
     9月13日,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在济南开幕,自2015年起该盛会永久落户济南,弥补了济南无国家级文化展会的空白。博览会的规模和内容在不断扩大和丰富,参观人数也在不断上涨,给济南的文化产业、会展业带来许多生机,成为济南对外交流的一扇窗口,也为济南的非遗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

  本报记者 于悦      

进社区进校园
不再局限单一会场

  在目前的非遗会展领域,比较知名的有“西部一节、东部一会”。“西部一节”即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是以推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为宗旨的大型文化节会活动,以非遗表演项目展示、巡游为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与主办,“非遗节”每两年举办一届。
  “东部一会”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是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山东省政府主办的国家级展会,突出非遗产品博览交易、整体性保护成果展示、非遗衍生品开发和保护技术创新交流展示等特色内容,也是每两年一届,至今已举办到第五届。除枣庄市举办了第二届,其他四届都是在济南举办。
  纵观这几届非博会,办会规模在逐渐扩大,内容也愈加丰富。济南举办的第一、三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会场都设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第四届设在了面积稍大的济南国际会展中心,这次第五届的主会场又转至舜耕会展中心,不同以往的是在济南的百花洲、九如山、商河县等8个地方设置了分会场,与主会场同步开展各项活动。
  例如明府城百花洲分会场在9月12日晚上就提前开始了非遗展示、展演等,在百花洲东岸以传统市集的形式展现出泥塑兔子王、传统戏法、老济南叫卖等具有地域特性的古时市井繁华生活及民俗风貌。街角剧场则有山东大鼓、山东落子、山东快书等热闹非凡的曲艺盛会,还有泉水豆腐制作体验、非遗灯光秀、济南的一天等17项活动。当晚就吸引了大批市民前去游览观赏,现场非常热闹。
  为了办成“济南人身边的非遗博览会”,这届非博会期间还开展了“非遗社区行”“非遗校园行”“舌尖上的非遗”“非遗的世界”等系列活动,将触角延伸到济南的300个社区、25所中小学及济南市图书馆、文化馆和各区县图书馆等。不再局限于单一会场的展示展演,让非博会辐射的范围逐渐增大。 
八个主题展区
都有情景化展示

  从首届非博会的主题“保护传承、合理利用”到如今的“活态传承、活力再现”,非遗博览会办会内容和形式的变化也体现出非遗保护理念的不断发展。
  这届非博会邀请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09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96人;省级代表性项目13项,代表性传承人46人。以往的非博会会场都是按照各个省份划分出展区,这一届不再区分某个省份,而是按照传统工艺展览项目,分成织绣印染、陶冶烧造、编织扎制、制茶酿造、印刷刻绘、家具文房、中药炮制、雕刻塑造八个主题。每个主题设置一个专题展区,共2936件(套)展品。
  这种布局突出了非遗博览会的整体性,也体现出非遗特色和专业性。观众可以在同一场馆观摩和体会不同地域、不同流派之间的风格和技艺差别。每个主题展区都有情景化展示活动。例如小两层楼高的南京云锦大花楼木织机上,两名织工展示南京云锦的织造工艺,旁边搭配“白局”艺人的表演以及云锦华服的“模特秀”;京作家具展示区里,穿蟒扎靠、英气十足的刀马旦正在化妆勾脸;柔润清秀的苏作圈椅上,评弹艺人一首《江南好地方》唱得绵软甜糯……突破静态的展览模式,着重营造场景式、体验式文化互动空间,展示“活态非遗”,是这届非博会的一大亮点。
  园林式设计也是这届非博会区别以往的一个亮点。在主展馆外,有从千里之外的川西运来的2000多根竹子,运用国家级非遗项目四川道明竹编的传统技艺,以穿斗式木架构的形式搭建成一个错落有致的竹林;展馆内部借鉴移步换景的古典园林造景手法,特别打造了一个高科技“序厅”,展示了古建营造技艺、园林营造技艺以及传统民俗中的诸多非遗元素。
在济南永久落户
展馆规模将跻身一线

  2015年6月,原文化部复函同意中国非遗博览会落户济南,这也是济南永久承办的首个由国家部委主办的全国性展会,弥补了济南无国家级文化展会的空白。
  能够获得承办国家级文化展会并非易事。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济南的泉水文化、名人文化积淀深厚,非遗资源也十分丰富。济南自2005年以来开始进行非遗项目的挖掘和保护,目前非遗代表性项目有国家级7项、省级54项、市级28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6人、省级19人、市级138人。现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5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1个、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试点1个。
  为了打造“永不落幕”的非遗博览会,济南的非遗金秋展演季、手工艺技能大赛、民俗文化艺术节、民间艺术展演、非遗传承人收徒等活动都在不间断地进行,几乎天天都有非遗活动。每年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近百余场次,受益人群万余人。
  济南对于非遗项目的扶持力度也在逐渐加强,2014年济南市财政设立非遗保护专项资金100万,其中每年市财政给予市级传承人每人4000元经费补助,2018年这一专项资金提高到了800万元。济南市文广新局、济南市财政局联合部署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8项工程,包括知名非遗传承人公开招聘学员工程、非遗保护重大措施重点项目资助工程、传统工艺振兴工程、传统舞蹈活力再现工程等,分类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
  能够承办国家级展会也得益于济南的区位优势,作为环渤海地区南翼的中心城市,山东省的政治、文化、教育、经济、交通和科技中心,连接华东、华北与中西部地区的门户及重要交通枢纽之一,济南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得天独厚。硬件资源方面也具备承接大型展览的能力,目前济南西部会展中心和先行区的国际会展中心都在建设之中,未来展馆规模将跻身全国一线会展城市。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