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演出现场。 本报记者 于悦 摄
本报9月17日讯(记者 于悦) 9月1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闭幕。5天里,博览会共吸引82万人次参观参与,规模和盛况创近年来山东举办文化类博览会之最。
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于9月13日至17日在山东济南举办,本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以“活态传承、活力再现”为主题,包括展览、展演、比赛、体验和论坛五大板块的活动。博览会采用“一馆多点”办会模式,在济南市设立了1个主展馆,并在济南和潍坊设立了9个分会场。博览会同步举办了传统工艺比赛、非遗社区行、非遗校园行、传统美食展、非遗影像展等多项活动。
本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展示了近年来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的进展,特别是“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等重大举措实施以来的最新成果,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践行“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围绕“活态传承、活力再现”主题,本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在主会场举行了传统表演艺术类非遗项目展演、传统工艺类项目的比赛、非遗互动体验活动和学术论坛活动,多样态、多角度地呈现了非遗与“人”和“生活”的关系。
“非遗社区行”活动遍布济南城乡社区,深入大街小巷。邀请全国各地54个非遗项目共计323人,与济南本地参演队伍1836人在300余个社区进行展示展演;“非遗校园行”在25所学校集中对传统美术、传统戏剧、曲艺等校园传承成果进行展示和评比,并举办系列展示展演活动;“非遗影像展”遴选71部非遗影像作品在各区县相关场馆循环展映。传统工艺比赛作为品牌活动,共吸引221名选手参加了6个项目的比赛,现场创作、展示参赛展品共计884件(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