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功勋校长、南上山街小学校长王红林:
让学生成民间工艺传承人
2018年09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红林校长与学生们一起感受皮影表演的魅力。
     济南市南上山街小学是一所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名校。作为学校的第10任校长,王红林以根植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教育思路引领学校跨越式发展。
  十几年的努力坚持,培养了一批批具备“民族底色、现代素养”的优秀学子,学校也因此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首届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先后获得省规范化学校、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基地、省艺术教育示范校、省华文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今年教师节前夕,王红林被评为市中区第二届功勋校长。
  本报记者 李飞 潘世金    
实习生 徐丽环         

  “走进民俗文化”校本课开设15年
  1985年,王红林从学校毕业走进南上山街小学的校园,她秉承着父亲“为人师表”的教导,在语文教师岗位认认真真地工作。“只要教给学生的,我必然是以身示范。”王红林表示,当时班上学生在练字,她也在黑板上练字,虽然是一名新老师,但也很快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正是这种兢兢业业的精神,让王红林很快脱颖而出,先后获得了济南市百佳教师、济南市十佳师德标兵、山东省优秀教师等荣誉,并在2000年成为南上山街小学的校长。
  作为学校的第10任校长,王红林肩负着继承创新、超越自我的重任。“当时西方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不少学生推崇过洋节,对中国传统节日不感兴趣。”基于此,王红林自2003年起在学校开设“走进民俗文化”校本课程,确立了培养“承接民族传统的现代中国人”的办学理念。
  到今年,“走进民俗文化”校本课程已坚持了十五年,照亮了学生的童年,也培养了一批批具备“民族底色、现代素养”的优秀学子。
  班班有民间工艺特色,人人都是传承人
  走进如今的南上山街小学,你会发现校园内处处充满着民俗文化的元素。
  学生制作的中国伞、中国扇、葫芦、剪纸、布贴画等民间工艺作品在“中国风”主题的教室装饰着;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了解各民族文化;而在一年级的“中国趣”主题教室中,传统游戏和绘本等主题让刚入学的学生体会校园生活的乐趣。
  目前,“走进民俗文化”校本课程成系列推进,各班的民俗文化研究蓬勃开展,形成了班班有民间工艺特色、人人都是民间工艺传承人的崭新面貌。
  9月13日,在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上,学校1787名学生登台表演了皮影、剪纸、舞龙等非遗项目。王红林告诉记者,学校确立了“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核心,以民俗文化为载体,以民间艺术教育为突破口,以研究性学习为基本途径”的课程实施思路,并以学习民间工艺、体验节庆文化、了解民风民俗三大途径推进课程实施。
  华彩传薪,人人争做出彩中国娃
  “在南上山街小学,并不是只有成绩好的学生才能拿到奖状,只要学生有出彩的地方,就可以得奖。”王红林说,学校不仅重视传统文化本身的承接,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与需求,因此打造了“出彩中国娃”学校德育品牌,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六艺”的德育要素,引领学生“守中国礼、学中国艺、强中国身、研中国风、通中国文、圆中国梦”。
  目前,学校进一步构建起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华彩传薪”课程体系,从最初的植根传统文化向人文与科学并重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元的、可供选择的六大类80多门校本课程,让传统文化在校园内能够“听得见”、“学得来”、“带得走”,进而成为学生深及精神的传承。
  “最初也有人质疑学校为什么要开展民俗文化教育,在我看来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基石、民族情感的寄托、民族精神的折射,也最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王红林表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俗文化开展这么多年,学校有了很多的对外友好交流学校,每次去国外交流,她都很自豪。
  “今年学校入选济南市‘特色学校’市级培育校,我也想把学校做成一个样本,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结合,更好地继承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王红林校长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