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国际青年儒学论坛在孟子故里举办
12名学者获“儒学研究新锐奖”
2018年09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获奖青年学者代表李文娟作主旨发言。 本报见习记者 褚思雨 摄
     本报济宁9月17日讯(见习记者 褚思雨 通讯员 张长青) 15日,第二届国际青年儒学论坛在邹城开幕。来自美国、英国、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青年学者和儒学爱好者齐聚孟子故里,共同推进儒学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本届论坛首次颁发“儒学研究新锐奖”,12名青年才俊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
  本届国际青年儒学论坛以“孟学与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及影响”为主题,包含一场主旨演讲和四场分组论坛。在主旨演讲中,7位青年学者代表围绕孟子思想研究、孟学史研究等学术议题分别作了题为《早期儒家人性论的两种模式及其影响》、《出土文献与〈古文尚书〉真伪考》等发言。现场,与会学者积极研讨,畅所欲言、交流互鉴、凝聚共识,进一步拓展了孟子思想、儒家思想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国际青年儒学论坛为世界青年学者探讨儒学的历史价值与时代意义搭建了平台,鼓励和引导国内外青年学者积极投身儒学研究。”孟子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来介绍,本届论坛首次设立颁发“儒学研究新锐奖”,在参与评选的240篇高质量的论文中,最终评出12篇优秀论文。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任蜜林等3名青年学者获“儒学研究新锐奖”二等奖,山东社会科学院的李文娟等9名青年学者获“儒学研究新锐奖”三等奖。
  “论文选题有深度、研究有体系,不过在系统论证方面,应该多查阅资料,考究史料依据,而不是急于下定论。”学术讲演后,陈来代表专家评审团对主旨演讲进行了点评总结。参与此次交流会的青年学者纷纷表示,听取专家点评后,自己对孟子及其思想研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借助此次国际交流研讨的机遇,使自己在儒学研究方面能够更上一层楼,为新时代下儒家思想的弘扬与传播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链接                 
青年学者提出新见解 多方论证“孟荀同尊”
  在第二届国际青年儒学论坛“儒学研究新锐奖”颁奖现场,12位获奖的青年学者中,女性青年学者也不在少数。
  “尊孟排荀,在宋代道统论中表现得最为强烈,然而,北宋初期‘孟荀同尊’的余韵却在学术圈具有广泛影响……”主旨演讲上,获奖青年学者代表李文娟以《“道统”之兴起与“孟荀同尊”之余韵——论北宋初期儒者观念中的孟子和荀子》为题,从宋初儒者“尊孟尊荀”的鲜明立场、欧阳修的思想冲突、宋初儒学的特点等几个方面论述宋初期儒者观念中孟子和荀子关系,论证了“孟荀同尊”的观点,引起热烈反响。
  “这篇论文视角有新意,通过把孟子与荀子在宋初的地位放在儒家学者的道统观中去考察,提出了新的见解,值得肯定。”现场,陈来对李文娟的学术演讲进行了点评总结。李文娟表示,北宋初期儒家学者肯定了荀子传道之功,将荀子列入“道统”,基本上持“孟荀同尊”的态度,也因此推动了儒学在文学领域的发展。
 本报见习记者 褚思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