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遇到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
民谣、摇滚大火,经典影视作品层出
2018年09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阳光灿烂的日子》刷新观众审美。
     1994年,中国各领域正经历深入改革,经济已开始起飞,当时人手一台BP机,大家唱着港台流行歌曲,电视里播放着多元题材的电视剧,文艺创作也迎来了硕果累累的一年。这一年,校园民谣大爆发,《同桌的你》的旋律飘扬四方,魔岩三杰为代表的摇滚席卷全国,华语影片出现了《阳光灿烂的日子》《活着》《重庆森林》等电影艺术典范,经典版《三国演义》播出引发收视热潮,金庸全集首次内地正版出版,掀起武侠小说阅读热潮……从电影到音乐,从剧作到文学,艺术之花开而不败。
  本报记者 师文静     

《同桌的你》
校园民谣标志性旋律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谁遇到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看了我给你写的信/谁把它丢在风里……”高晓松创作的充满回忆与青春触动的歌词,配以清丽、朴素的旋律,再加上歌手老狼感情清澈又略带伤感的演唱,让这首歌在1994年迅速火遍大江南北,并获得了当年度几乎所有流行音乐奖的最佳金曲、作词、作曲,登上1995年春晚后,也获得最受欢迎节目一等奖。
  青春,是每一个人渴望回首而又带有遗憾的一段生命岁月,而怀旧是流行音乐最重要的情感基调,所以24年过去了,《同桌的你》的优美旋律不曾过时。不管人生走到了哪个阶段,到了多大年纪,总会回望青春,而歌中所唱的“翻相片,写日记,借半块橡皮”等温馨细节,串联起了青春岁月,从而产生了令人动情的艺术效果。这首歌也表达了上世纪90年代年轻人的达观,歌词唱的是过往岁月的美好,爱情不再刻骨铭心,而是笑着去品味失去的美。这也是这首歌在当时产生巨大情感共鸣的原因,因为它只歌颂青春的纯洁与晶莹。
  《同桌的你》之后,校园民谣迎来一个鼎盛时代,此后《恋恋风尘》《露天电影院》等唱响。此外,1994年也是中国摇滚乐强势绽放的鼎盛时期,黑豹、唐朝、轮回和魔岩三杰等乐队合力创造了中国摇滚乐的巅峰神话。这一年,窦唯的《黑梦》、何勇的《垃圾场》、张楚的《孤独的人是可耻的》、郑钧的《赤裸裸》四张专辑同年发行,成为中国摇滚乐不能逾越的一年。
《阳光灿烂的日子》
这是对一个年代的诉说

  毫无疑问,1994年是世界电影史上非常辉煌的一年,全球各地都出现了现象级作品,《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低俗小说》《狮子王》《这个杀手不太冷》《红白蓝三部曲》纷纷问世,电影大奖都不知该如何“分果果”,这些影片也迅速传播至国内,成为永不过时的艺术作品。而华语影片《活着》《阳光灿烂的日子》《重庆森林》等也呈现了电影艺术的突破与求新,影片也拿奖拿到手软。这一年,姜文导演凭借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让男主演夏雨斩获威尼斯电影节影帝,惊艳世界,享誉国内外,他也成为众所周知的天才级导演。
  拍《阳光灿烂的日子》时,姜文已主演过《芙蓉镇》《红高粱》《北京人在纽约》,早已是大众偶像,这一身份有助于其处女作影片的传播,但该作能创造高票房甚至成为艺术典范,还在于它的艺术突破。影评人戴锦华说,影片的独到正在于它以一个游荡北京街头的少年人的视点,将“文革”年代呈现为一段酣畅而尴尬、快意而痛楚的青春岁月,该片的文化意义之一,在于它成功地实现了一种对时代记忆的个人化书写。
  该片抛却政治的、道德的诉求,为观众展示了一个自由、快乐、纯真又浮躁的孩子世界。影片不表现伤痕,也不表现反思,它呈现苍白时代也压抑不了的生命活力。这也是该片被认为标新立异的地方:它在反主流审美标准下,挖掘了另一种美。这部影片给当时的观众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艺术体验,它的诗意与激情,标榜了姜文电影的风格化特色,又带来全新的电影审美。20多年过后,这部影片仍是学习视觉语言和电影镜头的典范。
《三国演义》
最强“三国剧”这样炼成

  1994年,由王扶林任总导演、全国挑选了5位精锐导演联合指导的84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登上荧屏,引起众说纷纭,观众见仁见智,有的褒扬,有的痛批。但现在回头看,94版《三国演义》在故事架构、人物塑造上有太多可取之处。小说《三国演义》是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情调、传奇色彩的结合,歌颂“忠义”英雄。而剧作在改编上牢牢抓住了这一特点,基调把握得准。
  而在人物塑造上,它淡化了“尊刘抑曹”,尽量磨平了刘备、曹操两个人物形象强烈的主观爱憎色彩,着力于对两个政治集团代表性人物进行刻画,这让他们不同程度地带有悲剧色彩,不仅是人物性格的悲剧,也揭示了他们的历史悲剧。演员鲍国安饰演的曹操,也成为难以超越的荧屏形象。这个曹操不再是奸贼,而成了奸雄,他有统一国家的宏图大略,但又败在自己骄傲轻敌、拒谏饰非的个性上,可以说曹操自己打败了自己。
  《三国演义》呈现了一幅幅气势恢宏的征战画面,观众看到的千军万马的恢宏气势,大多实景拍摄。在没有特效的年代,该片从拍摄最初就得到各军区的支持,所有参拍官兵“战斗”在沙丘、河滩、谷壑、峻岭中,官渡之战、赤壁鏖战、彝陵之战等宏大的战争场面,有40万人次官兵参加。歌坛唱将杨洪基、毛阿敏、刘欢、吕继宏、万山红等为其唱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插曲。这在电视剧拍摄史上也是一次壮举。
  不少三国历史研究专家都认为,该剧是一部格调正、品位高、气势恢宏、质量较好的作品。《西游记》拍了6年,《三国演义》拍了4年,《红楼梦》拍了3年,为了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拍摄“四大名著”的团队可谓艰苦奋斗,最终让作品经典化。而《三国演义》播出后,引发了大范围的“三国热”,取得46.7%的收视率,该剧的影响扩大到海内外,泰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地都掀起“三国热”,对普及中华传统文化、普及经典名著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金庸作品集》
武侠小说征服了世界

  1994年,三联书店版《金庸作品集》出版,这是金庸武侠全集的首次内地正式授权,“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开始以全集形式在内地流通,尽管售价接近500元,却依然成为畅销书,一版再版。三联版是金庸作品的“修改版”,在1970年-1980年,金庸在1950年代开始在报刊连载的所有武侠小说进行了根本性的修改,硬生生将近千万字的报刊通俗小说,改成了经典武侠文学作品,正是这一修改版确定了金庸武侠的经典地位。
  在金庸武侠中,读者打开了文学阅读新世界的大门。金庸写武侠,又不是纯粹武侠,他将自己对人生、情爱、政治、历史的独特见解统统融于作品中,理性的哲思包含着文化人的大智慧。他写英雄,写大侠,但又不是传统小说中性格单一的人物,他让人物有血有肉,接地气,又在思想上大放光彩。他的大侠,有侠肝义胆又有铁血柔情,有兄弟情谊又有民族大义,当然也可以像《鹿鼎记》一样,金庸写出了一个一切归于世俗的韦小宝,那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武侠世界。
  金庸小说推崇没有权力欲的英雄,他说,“张无忌不是好领袖,但可以做我们的好朋友;对于郭靖那样舍身赴难,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大侠,在道德上当有更大的肯定;令狐冲不是大侠,是陶潜那样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隐士;袁承志在性格上,只是一个平凡的人物,他没有抗拒艰难时世的勇气……”金庸武侠都在表达一个主题,那就是追求个性解放,而他写武侠就是写人生,只有刻画人生,才有长期的价值。
  金庸武侠小说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他让原本不能登大雅之堂的通俗武侠,步入了文学的殿堂,将武侠小说带入思想性、历史性、文化性的高度;他的小说泯灭了通俗文学与纯文学之间的鸿沟,做到了雅俗共赏,大俗大雅,至幻至真。多年以来,“金学”之风,方兴未艾,金庸武侠之所以如此受欢迎,不仅在于其小说为读者提供了娱乐性和消遣性,而在于其小说给读者带来的精神风貌与文化底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