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县人民医院编纂院志
讲述69年漫漫悬壶路
2018年09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志”是记载一个地方或一个单位的历史,是了解一个地方或一个单位的历史与现状的最好途径。位于黄河北的济阳县人民医院为真实记录医院自1949年建院以来的历史变迁,自2014年开始启动院志编纂,预计将于明年建院70周年之际完成。
  本报记者 于悦 通讯员 杜秀香

成立院志办
启动院志编纂

  为充分挖掘医院历史文化资源,给后人留下一部珍贵的历史记录,济阳县人民医院于2014年3月启动院志编纂工作,成立院志办公室,负责院志编纂工作。闫道平、杨殿选二人制定院志编纂工作方案、编写大纲和要求,通过报刊和网站向医院工作过的历任领导、医院职工及家属、社会各界人士发出济阳县人民医院院史院志资料征集公告,内容包括医院1949年以来有关重大事件、医疗活动、下农村巡回医疗、援外医疗、抗震救灾、抗击非典、科室创建、科技成果、对外交流、学术活动、工作、学习、生活、文体活动的文字及文物、照片等,对大量的档案材料和历史记录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搜集和整理。
  经过两年的走访座谈,通过搜集和整理资料,历时一年的辛勤笔耕,2017年下半年,院志草样编纂完成,分发给各位院领导及医院老领导、老职工,征求意见及建议。2017年12月,院长卢士平主持召开院志工作座谈会,根据收集的意见和建议,由宣传科重新编写院志编纂大纲,确立院志以年纪事,采用篇章体;先总体概括为篇,后归类分述为章;大事设章,小事分节;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横排门类,纵写史实。根据内容和形式的要求,分别采用记(大事记)、志(科志)、传(人物传记)、图(绘图和图片)、表(统计表格)、录(实录辑录)等多种形式,以志为主叙述沿革发展,图表录分附其中,后列大事记和人物传记。志前有序、前言,志后有编后记(编志说明)。
从五间房卫生院
到三大现代化院区

  1949年,济阳县人民医院创建之初,名为济阳县卫生院,时有工作人员5人,平房5间,地址在县城西门里路南,马家湾北,周家店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医院科室设置逐渐完善,医疗规模逐渐扩展,医疗技术水平稳步提升,建成外科病房楼和干部病房楼,院容院貌有了较大改观。200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医院决定在济北开发区建设济阳县人民医院济北新院,并于2009年第一期工程完成竣工。设计床位500张,病房30000平方米,地上十层,地下一层以及地下2层直加室。
  2009年9月,恰逢济阳县人民医院建院60周年;济南市卫生局批复同意济阳县人民医院加挂“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与此同时,济阳县人民医院济北新院启用。2013年11月,济北新院二期扩建工程内科病房楼及附属设施正式投入使用后,济阳县人民医院占地14万平方米,分为东西两个院区,设有83个科室、27个病区、32个专业学科,市级重点专科为消化内科和小儿内科;是黄河以北区域性医疗中心,肩负着全县及邻近辖区近60万人的医疗保健任务。
  2017年,由济阳县人民医院出资承建的济阳妇儿医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综合体项目被列入济阳县重点工作项目,并于2018年9月6日正式开工建设。综合体建成后,医院占地总面积将达到17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500张,分为三个院区,东院区为老年病综合治疗及医养结合中心,西院区为医院主体医疗中心,妇儿医院为妇幼保健中心。届时,三个院区将互为犄角之势,为济阳县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使人们在当地真正享受到优质高效、便捷舒适、全面细致的医疗救治和保健服务。2018年两会期间,济阳县政府将其列入十件民生实事之中。
院志将在
明年8月付梓印刷

  今年8月,院长卢士平主持召开院志编纂工作推进会。会上将医院1949年至2017年的历史发展时期分为发展期、上升期、跨越期三个时期,且2018年始医院将年年有年鉴,以记录医院的事件与发展。为更好地完成院志编纂工作,院志办并入宣传科,共同完成这具有历史使命的任务。
  2019年10月1日是济阳县人民医院建院七十周年,医院决定将该院志预定在2019年8月付梓印刷。
  “现在济阳县人民医院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它的建设与发展要靠每一位县医院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奋斗。全体职工要从院志中得到启示,受到鼓舞,带着责任心和使命感去工作,构建我们‘家’的医院文化,实现我们成为黄河以北区域性医疗中心的愿景,谱写济阳县人民医院更加光辉的史册。”卢士平表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